子夜:信仰的意義

子夜

標籤:

【大紀元8月7日訊】關於世上有神還是無神的爭論,好像時時處處都存在。

我們這一代在中國大陸長大的中年人,受所謂唯物主義的影響,大部份是認為神是不存在的,現在即使有的人因為各種個樣的原因走近宗教,也比其他宗教自由地區長大的人有更多的猶疑。

世上到底有沒有神的存在?

回答有或者回答沒有的理由似乎永遠都沒有讓對手信服。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姑且不論。

我們可以先看一看接下來的問題,信神和不信神到底有甚麼區別?

我的一個朋友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群人在爭論天堂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一個老婦人打斷他們的爭論說:「我是一直是相信上帝的,也相信有天堂存在,你們的爭論讓我困惑,當我死了以後,即使我發現天堂不存在,我也不可能有甚麼損失,為甚麼要對這個問題浪費時間呢?」

信仰就像一個體系的坐標,有坐標才可以定位。當我們用公元日曆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當中已在應用基督徒對歷史的坐標。如果我們不承認地球的經緯體系,很多時候很難講清地理位置。

信仰是一種倫理的坐標,建立這種坐標對社會群體的發展,人類健康道德的持續是積極有益的。

就個體而言,宗教減緩人們對生死的恐懼,唯物主義對死亡的描述是恐懼和空洞的,人死如燈滅,一片死寂,毫無希望。宗教的描述把死亡同更美的境界銜接,神的審判更是對人生道德理想的弘揚,讓生者為善,死者如歸。

當然宗教也不是都是十全十美的,世界各地不斷地有很多傳聞說某某教主帶著教徒集體自殺,這好像也常常會成為唯物主義者攻擊宗教信仰的一個口實。

記得有一天看到一段宋美齡勸張學良信基督教的時候說:「我不是說基督教有多好,可是世界上很多名人都信仰基督教,你信了也不會有錯。」當然宋美齡也是名人之一。

非名人沒有必要學她。可是有時候人們一意獨行的選擇不見得就有多麼正確。

有很多人熱愛美國的理由是信仰自由,可見大多數人對信仰很看重。如果選擇不信也是一種自由的選擇的話,信仰已經有了受尊重的地位。@(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家同:台灣需要的信仰——舉頭三尺有神明
七夕也是魁星生日  談情外也可求考運
英國警察禱告上帝幫助抓壞人
台灣立委莊和子強調自由民主是立國之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