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美國的“常青藤”是名校雲集,但是這一高校聯盟中竟然沒有麻省理工和斯坦福這些頂級名校,究竟“常青藤”如何定義,包括哪些學校?其他國家是否還有類似的名校聯盟?
常青藤:美國東部八大學
頗負盛名的常青藤盟校(IVYLeague)是由美國的8所大學組成的大學聯合會,它們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
據啟德教育留學顧問介紹,這8所大學具有共同的特點:歷史悠久,都經歷了殖民地時期;治學嚴謹,科研地理位置相近,位於美國東部;發展理念相似,規模均在3萬人以上,學科、專業齊全;商業運作模式成熟,重視學生背景,很多富人和高官的孩子都在此就讀,不過如果能力特長突出,家境貧困學生也可被錄取。
常青藤盟校的說法來源於上世紀的50年代,上述學校在19世紀末期就有社會及運動方面的競賽,各校訂立運動競賽規則時進而訂立了常青藤盟校的規章,選出盟校校長、體育主任和一些行政主管,定期聚會討論各校間共同的有關入學、財務、援助及行政方面的問題。
早期的常青藤學院只有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和普林斯頓,“4”的羅馬數字為“IV”,加上一個詞尾Y,就成了“IVY”,英文的意思就是“常青藤”,後來這4所大學的聯合會又擴展到8所,成為現在的“常青藤”。
八校集團:澳洲研究型聯盟
八校集團自1994年開始以非正式的校長組織的方式運作,1999年9月,為保持澳大利亞世界一流的教學水準,八校集團正式成立。
它們都屬於研究型大學,其中每一所大學都在很多不同的領域成績斐然,它們是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莫納什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昆士蘭大學、阿德萊德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西澳大學。
上述8所學校均位列世界百強,基本都有上百年歷史,以悉尼大學歷史最久遠,而國立大學與阿德萊德大學目前仍保持很好的研究傳統,前者以貿易和經濟專業著名,後者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搖籃。悉尼、莫納士、墨爾本大學課程發展逐漸走向實用,墨爾本的經濟專業也很不錯,利於就業,而莫納士是超級大學,擁有巨型校園,畢業生滿意度大;西澳大學則在運動康復、醫學等專業研究上具有雄厚實力。
英國大學聯盟”:沒有名校的限制
英國大學建立的正式聯盟中,沒有一個是強調“名校概念”,唯一與“常青藤”類似的只有民間所稱的“紅磚大學”,包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曼徹斯特大學、華威大學等,由於建築比較古老,外牆都是紅磚,且綜合排名高,研究水平強而得名。
正式聯盟中,以“英國大學聯盟”比較知名,該聯盟前身為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所屬學校均位於英格蘭北部,屬於典型的英國文化風情,地區工業發達,而消費水平較低。聯合會在學術方面沒有明確劃分,學校排名有高有低,包括曼徹斯特大學、曼徹斯特理工大學、哈德茲菲爾德、賽佛大學等。
業內人士表示,所謂排名“低”往往是指建校歷史短的學校,但實用性較強,針對現代化工業發展需要建立,與工商界有密切聯繫,這類學校新興專業排名一般不低,特別是與商業相關的專業。後來聯合會發展為“英國大學聯盟”,打破地區界限,陸續有新加入的學校,包括布裏斯托、阿斯頓等“紅磚大學”。
相關鏈結:名校聯盟之外的名校
麻省理工、加州理工、伯克利、斯坦福、西北大學、紐約大學、賓州大學、密歇根大學、芝加哥大學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都不在“常青藤”之列,但同樣是首屈一指的學校。
麻省理工主要集中發展理工類高、精、尖學科,學生較少,僅有幾千人;加州理工與麻省理工情況相似;斯坦福大學名聲與“常青藤”相近;伯克利大學各方面發展均衡,傳媒、工程和教育專業排在全美前十名;西北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芝加哥大學分別以商科、醫學、理科和經濟聞名。
時常有人誤以為麥考瑞大學屬於澳洲“八校集團”,由此可見其實力。據介紹,該校在課程開發、學生服務方面尤其出色,會充分考慮學生需求設計課程,並利於就業和移民,注重學生的課程輔導,老師甚至可以個別給學生開“小灶”。悉尼科技大學擁有多個校區,被視為“城市大學”,商科、IT專業有優勢,學生如兼職容易找到工作。 來源: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