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未來主流科技-CVT無段自動變速系統

人氣 86
標籤:

【大紀元8月18日訊】 (AUTONET記者:蔡致堅 報導) 無段自動變速系統CVT(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已漸漸被消費者所接受,雖然目前仍無法全面取代多速齒比自排變速系統,但是CVT優質的效應,將成為未來汽車科技極具潛力的發明之一。

打從一開始,手排變速箱一直是車廠設計的主流,自排變速箱遲遲未問世的原因,在於電子科技無法突破,以及用車習慣與環境所致。直到70年代,為了因應環境所需及增加開車方便性,自排變速箱在日本車廠努力下而發揚光大,從3速、4速,一直到目前的5、6、7甚至8速變速箱,甚至還有自動邏輯換檔及手自排功能,不過功率傳輸中的耗損仍無法大幅減低。因此強調簡單方便、且動能損耗較低的CVT無段自動變速便應運而生,成為未來變速箱系統的開發主流。

最早採用CVT無段自動變速系統的交通工具並非汽車,而是機動性相當高的機車,並沿用至今。最早CVT無段式變速箱,是由荷蘭的一家變速箱公司開發,這項專利由日本SUBARU取得改良,真正運用在汽車上,也是由SUBARU首創。1984年,SUBARU為了讓自排變速箱更完美,遂集合旗下優秀人員,開發全球獨一無二、且獲得世界專利的ECVT(Electronic 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電子式無段自動變速系統,1987年順利裝置在小型房車Justy上,並獲得良好的口碑。

ECVT的成功獲得其他車廠注意,義大利FIAT與NISSAN二車廠,相繼向SUBARU提出購買ECVT系統的要求,並獲得SUBARU的首肯,分別在旗下部分車系上,搭載名稱不同、但技術來源相差無幾的無段自動變速箱;國內第一代March即採用此系統,並更名為NCVT。

由於SUBARU開發CVT的成功,自此以後,全球許多車廠紛紛向SUBARU尋求技術援助,使得採用CVT無段自動變速箱的車輛大增。

據統計,2006年全球配置CVT變速系統車輛的總銷售量,已超過300萬輛,可見這種「既輕鬆又簡單」的科技發明,確能讓消費者接受。

CVT變速箱無法成為市場主流的原因,在於動力傳輸帶的耐用度及壽命無法持久,由於鋼帶所能承受的拉力(壓力)有限,在技術無法突破的情況下,耐用度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不過許多車廠工程師為了讓變速箱更耐用,因此在攸關傳輸的鋼帶上下了許多功夫。首先以更為細密的鏈板取代傳統鏈帶,它的兩側可承受極大的引擎扭力輸出,上下拉動的力量也大幅提升,比過去傳統皮帶或鏈條還能承受更大的力量,因此在大扭力情況下,仍可輕鬆地傳輸動力與檔位。

此外,以傳統自排變速箱的扭力轉換器,代替電磁式離合器的咬合機構,來承受較大的變速箱液壓輸出,這種轉變也改變了CVT的部分特性。例如:第一,因使用扭力轉換器,使CVT像一般自排車般排入D檔時,不踩油門及煞車,會有向前滑行現象;第二,增加「模擬」多檔設計,在動力提升之後,傳統只有Ds檔已不敷使用,增加檔位有助於性能和油耗的改善。第三,因變速箱中的材質加強,所以可使用一般自排變速箱油。

也由於CVT對於油耗有更大幫助,因此逐漸變成日本車的主流科技。

──轉載自《汽車日報網站》(http://www.autonet.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一加侖汽油跑100英里
初鹿國小學童創作網拍義賣 為基金會募款
澳洲13億元計劃資助駕車者用液化石油氣
iPod音響可望成為汽車標準配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