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綜合外電報導) 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空襲行動已持續近二十天,造成黎巴嫩七十萬人被迫遠離家園,截至七月廿九日止,死亡人數增至四百五十三人,其中三百八十二人是平民。
憂心以黎戰火擴大,形成新一波的伊斯蘭恐怖組織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人艾基蘭(Jan Egeland)曾呼籲停火三天,以進行人道救援工作,但以色列外交部一位官員說,無法接受停火,「因為恐怖組織將利用這個機會集結平民,在戰區充當人肉盾牌」。以色列對黎巴嫩進行新一波的攻擊行動,並不設定結束攻擊的時間表。而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拉勒(Hassan Nasrallah)矢言,如果以色列繼續攻擊黎巴嫩的平民,真主黨將攻擊以色列的「中心地區」。
黎巴嫩真主黨近日對以色列發射近一千六百枚火箭與飛彈,並未澆息以色列的攻擊決心,反而集結數千儲備軍隊,以因應可能擴大的戰爭。另一方面,蓋達組織的第二號人物扎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在七月廿七日呼籲全球的回教徒加入真主黨對抗以色列的行列。戰爭似有持續擴大的趨勢。
美國、歐盟、阿拉伯等各國外長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羅馬會議,雖未能達成以黎停火協議,但至少有共識國際維和部隊的進駐應是長期的解決方案。此外,歐盟則認為美國布希政府反對敘利亞及伊朗參與會議的立場,是阻礙中東和平的主要關鍵,也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大錯誤。
黎巴嫩政府自2005年的雪松革命(Cedar Revolution)及大選後,國內政情錯綜複雜,真主黨擁有相當的影響力,如果以黎衝突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可能反而使真主黨在黎巴嫩更為團結強大,並且聚集全球好戰之人,形成新一波的伊斯蘭恐怖組織。
雖然有很多人認為敘利亞及伊朗的介入有助於解決以黎危機,但這二個國家內部都有反對的意見,以伊朗為例,大多數伊朗人對真主黨不滿,反對真主黨有意將此一危機擴大為中東地區戰爭的企圖,並且擔心危及伊朗首都德黑蘭。此外,這次的衝突,也有可能使伊朗的核武計畫有可能再度成為焦點,加深西方國家在政治與經濟方面的歧見。
以色列與真主黨衝突的可能演變
這場衝突將會如何演變﹖BBC記者雷諾(Paul Reynolds)分析可能有以下幾種情境。
情境一:聯合國安理會為解決以黎邊境的衝突,於2004年9月通過一項決議文,要求解除在黎巴嫩境內的所有武裝,以利真主黨武裝部隊從南黎撤退,由黎巴嫩政府派遣軍隊進駐以黎邊界並掌握該國所有領土。黎巴嫩政府及真主黨可能會同意履行安理會的這項決議。
情境二:以色列及真主黨可能會同意安理會通過新的停火協議,國際維和部隊可能會佈署在以黎邊境,直到黎巴嫩軍隊抵達。
情境三:以色列可能繼續佔有自我宣告的「緩衝地帶」一段時日,直到新的調停協議要求以色列撤退。
情境四:引發本次衝突的導火線為,以色列要求真主黨無條件釋放二名以色列士兵,但真主黨要求以色列釋放Samir Qantar以作為交換,雙方有可能就此達成某種協議。
情境五:以色列有可能繼續轟炸黎國南部,而真主黨也有可能繼續由黎國北方對準以色列境內所有地點發射火箭,雙方受難的人民有可能無法回復正常生活。
情境六:以色列會繼續戰火,並在國際和平部隊接管時撤退黎國南部及宣佈勝利,但有可能仍然無法使二名以色列士兵獲得釋放。
情境七:以色列有可能擴大地面攻擊,但這無助於解決以色列與真主黨的長期衝突,一旦以色列軍隊撤退,真主黨還是會死灰復燃。
情境八:雖然有可能不會有停火協議,但以色列有可能停止或減少戰火,真主黨也會因此停止發射火箭攻擊,也可能發生其它情況。
新聞資料﹕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BBC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