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熔石綜合報導)足球陣型向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從當初的只知進攻不顧防守的0-0-10陣型演變到「全攻全守」陣型,可以看出足球戰術的發展逐漸走向成熟。但隨著球員技術的不斷提高,足球陣型在比賽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起著決定性作用了。
從原始陣型逐漸走向成熟
足球陣型(formation)意指球員在場上的站位分佈,它是以數字描述,由防守的後場往前,不包括門將。例如442陣式,即意指四名後衛、四名中場和兩名前鋒。足球比賽中,隨著攻守戰略的不同,球隊使用不同的陣型。
足球陣型的變革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在19世紀足球發展的早期,當時足球比賽中並無防守的概念,10名球員在球場上奔馳都只為了攻門得分,可以形容為0-0-10陣型。後來球隊逐漸發展出防守的概念,1872年的英格蘭流浪者隊開始採用了1-1-8陣型。
1920零年代中期,兵工廠教頭查普曼發展出的「WM」陣型(即3223陣型),是極受歡迎的陣式,直至1930年代都有大量球隊使用。當時也有一些球隊採用235陣式,又被稱為「金字塔」陣式,仍以進攻為主,1930年世界盃冠亞軍烏拉圭和阿根廷均採用此陣式。
足球陣型在過去的階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到上個世紀50年代初匈牙利隊採用334陣型,他啟用了三名後衛,並從中場抽取了一名球員放在前鋒線上,這就等於用他的四個前鋒去打其他球隊的三個後衛。匈牙利隊憑藉此陣型大勝溫布利主場不敗的英格蘭隊,並奪得1954年世界盃亞軍,這也是匈牙利隊離金盃最近的一次。這次變陣給了其他球隊很多啟發。
後來巴西隊在此基礎上創造了424陣型,在1958年瑞典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中拿到了冠軍獎盃。這是迄今為止,南美洲球隊在歐洲拿的第一個冠軍。
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末,又出現了433陣型,自由中衛就是這時出現的,並由此演變出來了352和442陣型,這時候的足球陣型已經趨向完善和多樣化。一直沿用到1974年,荷蘭隊改革成多變的陣型,陣型的作用終於漸漸開始弱化。
現代「全攻全守」足球
上世紀70年代。荷蘭隊在足壇刮起橙色的鬱金香風暴。荷蘭人和過去不同,不再局限於固定的433陣型之中,而是加大了陣型的靈活性,中場、後衛的位置不再固定,就是所謂「全攻全守」足球。
「全攻全守」足球,其實是一種強調整體,而又允許球員自由發揮的戰術。全攻全守在於球員不以固定的分工和角色來踢球,而是以他們在球場上的位置,來決定當時所要擔當的工作。當一個後衛有空間和機會進攻時,這個後衛便以攻擊球員的身份來處理腳下的球,而不是根據原來的分工,自我約制,放棄進攻機會。
「全攻全守」戰術更強調球員的自由走動和自由發揮。該戰術並不需要球員在完成某一組動作後立即回到原來所限定的位置,否則這就跟容許後衛助攻或者是兩翼交叉調位的戰術沒有甚麼分別了,它允許球員在「新」的位置上,繼續尋找發揮的機會。與此同時,其他的球員要去填補因某球員助攻而暴露的空位,或者是分擔他的防守工作。
這種戰術的運用是與球員超強的個人能力密不可分的。這種多變的陣型讓荷蘭隊在當年的比賽中大放光彩,也幫助他們在1974年和1978年兩次拿到世界盃亞軍。
之後,各國足球隊紛紛效仿荷蘭,開始使用這種靈活多變的陣型。從當初的「全攻全守」足球發展到現在,陣型在比賽中越來越不容易被清晰地區分開了。隨著這種變革,陣型在比賽中的決定作用也在下降。一個好的陣型再也無法決定比賽的勝負。隨著陣型作用的下降,對球員個人能力的要求就凸現出來,球員的技術和體能必須要提高,否則,他無法在不同的位置上及時轉換自己的角色。球員技術的高低對球隊水平強弱的影響力漸漸變得大起來。
一支球員個人技術很差的隊伍,無論你給它多好的陣型,它都不可能達到世界頂級球隊的標準,因為球員個人的技術沒法滿足這個陣型對它的要求。反過來說,如果一支球隊的球員個人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標準,那陣型的發揮就可以更加得心應手,不會拘泥於一個固定的陣型。@(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