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3日訊】被百姓譏為「官帽批發公司總經理」的陝西省商洛市委常委、商州區委書記張改萍,5年時間賣出27頂官帽,賣價高達106.9萬元。商州區水務局副局長兼水政監察大隊隊長劉志善的行賄款是從朋友處借來的,麻街鎮黨委書記唐康勳的行賄款居然是從信用社貸來的。賣官收入是典型的黑錢,而買官的「投入」大多又來路不正。
據《市場報》稱,在黑龍江省綏化市馬德案中,位於塔尖的市委書記馬德受賄金額為600萬元,而265名行賄者平均每人投入不到3萬元;在張改萍賣官案中,張改萍收入過百萬,而唐康勳貸來的行賄款不過兩三萬元……。
這種金字塔結構背後其實暗藏兩種玄機:一是唐康勳之流花幾萬元錢買來官帽後,或轉手賣出更小的官帽,或貪污受賄,獲利絕對高於其當初的買官投入;二是欲壑難平的小貪官總期望成長為大貪馬德、張改萍乃至超級巨貪韓桂芝、田鳳山和成克傑,區區「原始股」就能暴漲為金山銀山難換的「權力股」。
有種現象可以提供比較:隨處可見的公路收費站,大多理直氣壯地掛著兩排大字:貸款修路、收費還貸。坐守比印鈔機速度還要快的收費站,不少地方演繹出沒完沒了的「收費站經濟」,原本3年就可收回成本,卻要收取10年、20年,狂賺幾倍乃至十幾倍的暴利。貪官們顯然學會了這等竅門--官場潛規則是「能上不能下」,一日提拔則終身為官,他們不惜貸款買官躋身高位,是幻想自己能像某些地方的公路收費站一樣,變本加厲、毫無期限地當官還貸、名利雙收。
若有人專門對此進行統計分析,從買賣官的投入與產出、風險與冒險的關係上求解出那道官場哥德巴赫猜想--古今中外為何有無數貪官像飛蛾投火一樣買官賣官鋌而走險?這將會是一則令人震驚且耐人尋味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