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袁慶編譯報導)根據21日公佈的人口普查結果﹐紐約大都會區僅有16.2%的家庭和28.3%的社區被列為中等收入。
紐約市立大學都市研究中心主任莫倫科夫(John Mollenkopf)說,紐約大都會區,尤其是紐約市,自1990至2000年間,很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數量都上升了,於是中產家庭的比例便有所下滑,與其說中產收入家庭減少,不如說是高收入家庭的增加。這種情況以曼哈頓尤其明顯,有51%的社區屬於高收入,40%屬於低收入,中產收入僅佔8%。而長島的中產收入家庭達 65%,局全國第二位。
自1970年至2000年,紐約市的較低收入家庭從20%上升至31%,中產家庭由42%下跌至30%,而高收入家庭則維持在38%。若從社區來分析,自1990年起,紐約市極低收入的社區,已經從12.1%降至9.1%,低收入社區則從17.8%升至21.6%。
紐約市中產家庭12%的下降比例遠低於亞特蘭大、芝加哥和費城,而皇後區和布祿侖依然是中產家庭的天堂,主要因為移民勢頭的強勁保有了中產家庭的數量。此外,房屋價格的高漲,也促使低收入家庭擠身於中產家庭之林。
史泰登島高收入家庭的比例居大紐約地區之冠,達56%。而布朗區則有56%的低收入家庭,其中25%列為極低收入,也就是低於全國平均收入的一半。
就全國而言,所有大都會區的中產家庭從1970年的58%,降到了2000年的41%﹔再細分,市中心從45%降到了23%,而郊區則從64%降到了44%。
美國官方的定義,低於全國平均收入的一半者列為「極低收入」,在全國平均收入的50%到80%者為「低收入」,收入在全國平均收入的120%到150%的為「高收入」,而高於150%就屬於「極高收入」。(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