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一聲響的金瓜石

張三 撰文、圖、攝影

人氣 16
標籤:

相對於九份,金瓜石沒那麼熱鬧有名,想到金瓜石,就會想起小時候看的一部連續劇,主題曲「金仔山、金仔山,春雷一聲響,驚醒夢中人,XXXXX,富貴如雲煙,只好陪伴著洞蕭,流浪走天涯」,好像是石英主演的,歌詞一直找不到也找不全,只會唱這幾句而已,故事內容已經忘記,只記得這首歌,不知道這首歌是否和「無緣之墓」一樣,有著相同的蒼桑味道,或者只是有著相同的故事結局。


多年前,「悲情城市」上演一段時間後,和同學來到九份金瓜石玩,那時是搭火車到瑞芳車站再轉車的,在等車的空檔時閒逛瑞芳小鎮,在車站前買了隻龍鳳腿小吃,滿有意思的名字,搭上窗戶開開的公車,隨著小路蜿蜒,到最後一站下車,只記得車子放下我們後離開後,公車站前冷冷清清的沒有幾個人,看到金瓜石車站是很簡樸的洗石子建築,像是中南部的一個小車站,我和同學在這附近隨意的逛逛,冬日裡的好天,青空白雲,年輕好日。


印象中那時是從金瓜石車站往上走的,右邊是較日式的庭園,左手邊的有一些日式的平房,這平房我進去看好像是洗澡的地方,遠一點的也有走過坑道口,充滿一些滄桑意象,坑道口再過去有個大轉彎,那裡有便橋流水,走到這裡看到這情景,我就想以後一定還要再來,隨意的再往附近山上走走,看到有個索道流籠,在旁邊荒廢的建築物裡面,有著一些文件是昔日排班的班表,看了滿有興趣的,再回到車站前,有個遊客和我們聊天,說到這附近是台灣最常下雨的地方,每個月下雨下了33公釐,33公釐到底有多少呢?那就是一個月下33天的意思,講到這裡我們都笑了。

幾年後一直想來金瓜石,總未成行,在網路上有人提到過年前霧夜的九份,我就想到歲末的金瓜石,想在人不多的時候,尋找記憶中的場景,我不是走102公路過來,而是從陰陽海那邊迂迴而上的,還好是從這單純的場景進來,一過海洋大學,心情跟著平靜起來,過了詩意又濕意的基隆山,看到十三層了,假日的接駁車從這開始,走金水公路,這大彎道是金瓜石標準的景點,雖然在小雨中,這場景,這一片綠是讓人想再來的,繞過時雨中學,晃了一下,在園區附近找到了停車位,這停車位平時是只能停有證件的,於是開始下來走走。


首先先去找舊車站,問了園區的守衛,原來就是前面的服務中心,回答說舊車站已拆掉了,瞬間迷失了我的記憶,我在門口照相,想不出以前的樣子,在服務中心拿了地圖,順著紅磚路走,先是四連棟的日式住宅,這裡就我沒有昔日的記憶,已經接近中午,我先找小吃攤吃點東西,我看到桌腳下有個火爐,老闆說是天冷時燒炭的,這山區的濕冷,今日這裡正領教了。

沿著地圖走,有警察局和鍊金樓,鍊金樓比較舊,環境館是新的,附近的金毛杜鵑尚未盛開,前面就是太子賓館要驗票,今天只是在園區外圍附近看看,所以沒有要進去,於是沿著櫻花道走到黃金博物館,與四周環境尚稱配合,旁邊有流水,感覺出快近春寒時分,春天的腳步快要來臨,這水宛如白練,相對的可以看出山巒的純淨,這純粹的山色,貂山古道也可以感覺的到。

我看了一下流水,走遠一點去照一下太子賓館的遠景,然後往回走,在新舊對照中,記憶中的場景,如相機般呈現,這本山五坑,就是以前所看到的坑道,坑道旁的大轉彎,那裡的流水內九份溪,就是以前看到想要再來的地方,還有別的行程,不想進去博物館,於是向上爬往金瓜石神社。


這裡往金瓜石神社約六百公尺,有一小段的上坡,不長不短的路,初走一段可以遠望第一層的露出鳥居,走到快一半的路上,也可以看到茶壼山,有話說「茶壼無耳,金瓜無蒂,台灣才沒有出皇帝」,台灣是不需要皇帝的,嘉慶君也沒有遊台灣啊,過第一層鳥居,往上走,路上有聽到別的遊客,女人在大聲報怨,「我是來看博物館,不是來爬山的」,前面的男人沒理她繼續往上去看神社,我想如果是我的話就寫情書一封,喔,不對,是休書一封,博物館也是因這座山而起的,沒來山上看看,就白來一趟了,當然有時也是要考慮一下「我的野蠻女友」這部電影的。

路上有看到熟悉的TR磚,作為臺基,兩旁除了奉納的石燈籠外,也有像是夾竿石的柱子,還有些不知名稱的物件,用石頭堆疊起來,寫著「奉燈」和「中夫坑」堆砌成六角形,不知道代表著什麼意義。


到了第二層的鳥居,旁邊有說明牌,寫著神社初建於明治卅年,鳥居的柱子有刻著年代是昭和十二年,代表著是後來改建或增建的,拜殿的位置有十根殿柱,巍峨聳立,是視覺的主要焦點,主殿這兒的組高欄有仿木的交叉,桃園神社是用金具的,也有洗石子的出頭,這就有點像是擬寶珠了。

從這裡往四周看看,整體格局氣勢雄渾廣大,撐傘杵立在其中,遠方雲霧繚繞,憶起了小時後看的電影,好像是「日月神童」吧,電影中神童與惡龍大戰的影像,記憶猶新,這金瓜石神社整個台基蓋在山邊,自有其建築的意義和氣氛,也想起了有點像是懸空寺,孤傲的屹立山邊,看著山下的凡夫俗子,主殿旁邊的花都還沒開,時節還不到,不知是否就是櫻花,也許在某個花訊,可以體會另一種感覺。

從神社往下望,金瓜石街道盡在其中,鳥瞰金城,這裡反而是最好的景點,俗諺有云「春天看海面,熱天看山頭」,而這時在雲霧中,更有脫俗的意象,這神社雨天來也還好,大熱天,有人就不想上來了,走這一段了。興盡回程往下走,在坑道附近,有看到一小段鐵軌,然後走下樓梯回到車站,這一段路我就有昔日的印象,早年另外一部電視劇「傀儡尪仔」,也有以這個階梯來出外景的。


車站前往下走也有景點,三毛菊次郎宅,八角亭舊址,還有銅加工廠,三毛菊次郎是礦場末代的場長,看門口的橋,可以感覺出年代,不過沒有開放,過了時雨中學通道,八角亭舊址也是拍悲情城市的地方,現在只有紅磚台基,銅加工廠好像是學校的體育館,時代的變遷,挖金的人「三更窮,四更富,五更起大厝」,這起起落落的聲音,就如同走在這些高高低低的階梯,我繞了一圈,又繞回時雨中學取車,時雨中學這名字也取得好,想到水滸傳裡的及時雨宋公明,以前大學的室友阿輝在這裡教英文,現在不知怎樣了,走在階梯上,金瓜石還在小雨中。

回程經過九份,整條路人多雜沓,總是不安,吃了點東西,趕快離開,而歲末的金瓜石,仍有它的純淨,不再羨慕流浪走天涯,也希望自己的心定下來,不要在流浪了,而在濕冷的冬末初春,這個不會被人遺忘的小城市,期待著春雷一聲響,而金瓜石這個小城市,能夠繼續保持著它的純淨自然。

(註一): 資料來源:九份之美 陳世一著 晨星出版社

——本文轉載自虎茅莊的旅行http://www.wretch.cc/@(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來去平鎮民居
來去平鎮民居 人氣 37
慈湖觀光步道
西海岸民居之旅
張三一言:為「漢奸」、「賣國」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