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P助越南窮人受益於市場經濟

標籤:

【大紀元5月30日訊】(美國之音2006年5月30日報導)一個叫做“M4P”的組織正在研究貧窮的越南人如何利用自由市場的優勢,擺脫貧困。最近在河內舉行的一場座談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利用市場力量來對抗貧窮效果積極,但也絕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到。

越南開始採行市場經濟至今已經有20年。快速的經濟發展使數百萬的越南人脫離了貧窮。但是經濟發展的浪潮並沒有讓所有的越南人都擺脫貧困。

越南最貧窮的群體缺少資源和技能來利用商業機會所帶來的優勢。一“M4P”組織現在希望找出如何協助他們利用市場機制來脫離貧窮。“M4P”是“市場為窮人”(Markets for the Poor)的英文字的縮寫。

*與其給救濟不如讓窮人自助*

“M4P”的協調人艾倫.約翰遜說:“我們基本的構想是,與其給窮人救濟物資之類的東西,還不如讓窮人自助。只要他們能夠參與市場,們能夠更好地得到市場機會,他們就能夠利用市場機會的優勢。”

但是,得到更多的市場機會並非易事。單個農民由於太貧窮而無法有效地利用市場。他們沒甚麼技能,銀行也不願意借錢給他們。因此,貧窮的農民必須學習如何自願去做他們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曾經被迫去做的事,也就是如何採取集體行動。

越南農村發展中心主任桃德順說:“我認為集體行動永遠是必要的,而且不僅僅是在越南。如果沒有集體農民的行動,許多事情做不成,像是教育、衛生和進入市場。”

*竹子加工賺錢竹農仍難得利*

在越南清化省,研究竹子經濟的農藝家簇科說,讓種竹子的農人多賺錢的辦法就是不要出售原竹,而是開始讓他們自己做些加工。他說:“可以將竹子削成竹棍或是把竹子切成竹片,然後供應給加工商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如此一來,不論是小商販還是貧窮的農人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價值。採取集體行動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因為這不是你能夠個人做的一些事,而是需要集中資源、集中竹子以及集中資金。”

到目前為止,清化省種植竹子的農人還無法改善他們的收入。他們的集體行動還沒有效率,他們的領導人也通常是由政府委派,而不是由農民自己挑選的。也就是說,在竹子這個生意領域,有些人賺了錢,但是這些人通常不是竹農。他們更可能是杜詩頑這樣的越南手工藝企業家。

杜詩頑的手工藝品工廠裡到處都是打磨竹子的聲音了。她手下的30名員工把竹子製作竹簍、竹碗、竹盤出口到歐洲、日本和美國。杜詩頑說,隨著外國需求量的增加,她的收入也上升到一年十萬美元。那些本錢只有75分美金的小竹碗,可以要價一塊半美金。

*越南或可學習中國模式*

商業及開發顧問尼格爾.史密斯是研究竹子經濟的一名專家。他表示,問題不僅僅是竹農的集體行動不管用,而是越南的竹子工業還沒有成型。他說,越南需要向世界竹子工業的龍頭老大—中國學習。

史密斯說:“目前的問題是,在中國,每一寸收回來的竹子都能得到利用,而在越南,被利用的只有三分之一。”史密斯說,為了讓這個系統有效運作起來,許多人需要參與進來。他說:“政府在創造合適的條件方面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認為還需要有巨大的私人企業對這件事感興趣,其實他們自然會感興趣的,因為這可以讓他們的成本降低。此外,還要有農民和種植者對此感興趣。”

在中國,竹子使得數以百萬計的農民脫貧致富。專家認為,竹子和其他工業同樣也可以在越南做到這點。但是正如在中國那樣,政府和其他人必須介入,以便使市場能夠對窮人發揮作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馳名阿里山茶市面假貨充斥
中國稱已救三百多名被困越南漁民
越南漁船遇難 請求我協助搜救
看頭條,學英語(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