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毅璋/報導.攝影
說到「劉若瑀」,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若提到她改名前的名字「劉靜敏」,許多四、五十歲的讀者應該印象深刻。1975年,劉若瑀在台灣蘭陵劇坊《荷珠新配》一劇中,演出荷珠一角,受到輿論一致好評。之後在中視主持小小臉譜兒童節目,並榮獲1982年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獎。現在,她則忙著帶領「優人神鼓」雲腳世界舞台,打響名聲。
踏進劉若瑀位於台灣木柵政大校區附近山坡上的家,在這個低密度開發的社區中,陽光灑進屋內的每個角落,透過大片的落地窗,一片寬闊的藍天與茂密蓊鬱的樹林美景,映入眼簾,心情自然減壓放鬆。
劉若瑀的家中並沒有想像中充滿藝術家個人風格,反倒是非常的簡單與生活化。她說,以前也是個收藏的狂熱份子,原先位於北縣深坑的家中,不但房子的外型是採中國的古式建築,在裝潢上也花了許多錢購買一些明式家具與骨董作為布置。但自從慢慢接觸到宗教之後,反而認為家中的華麗擺飾並非生活的重心,因此將之前所費不貲的仿古家具一一送給朋友。不過,由於這幾年時常帶領著優人神鼓到世界各國演出,在遊歷之間帶回來許多不同文化的藝術品,在這樸實的空間中,這些具有特色的擺飾,畫龍點睛地展現出藝術家的文化氣息。
堅持而不偏執 生活也是藝術修煉場
劉若瑀認為,對她人生最大的啟示就是在修行後所感受到的啟示。在此之前,她對現有的一切有許多的刻板看法,甚至因為過份堅持而形成了偏執。但經過修道之後,頓時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覺得自己內心的層次已有所提升,反而能打破一切的形式和羈絆,放掉原本的執著。這一點不但表現在藝術的創作上,也反映在她的處世哲學之中。
劉若瑀再次強調,對她而言生活即是工作,她並沒有用清楚的界線將生活和工作分開,因此對她而言,家僅是個生活的空間,帶領劇團出門在外時她並不會特別想家,而身處這個空間中的家人才是令她牽掛的對象。
生活的哲學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居家態度,而家中的布置也常是源自於主人對於生命本質的自我看法。我們可以從家中的擺設看出劉若瑀方便而不隨便、堅持卻不偏執的藝術態度。相信在這空靈的氛圍中,更能激發出她在藝術創作上的無限驚奇。
優人神鼓
「優表演藝術劇團」成立於1988年,長久以來都在木柵「老泉山山上劇場」進行訓練和排練。優人神鼓強調在生命的過程中,融入自然與文化所帶給的影響。在人稱「阿禪師父」黃誌群的指導下,對於團員進行擊鼓的訓練與創作。自此優劇場結合靜坐與中國武術,將「劇場」和「擊鼓」這兩項藝術結合在一起。
優人神鼓的表演震驚歐美的國際藝術界,足跡踏及世界各地,像歐洲的德國、挪威,及非洲布吉納法索、南美的委內瑞拉等,亦曾受邀至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的大自然石礦區劇場演出。而你絕對不知道的是,連台北市長馬英九與藝人王力宏都曾到優劇團來學習感受優人神鼓的獨特韻味。
目前優劇團與北市文化局合作,在木新路二段的文山藝文中心永安館成立了「表演36房」,希望藉由與社區的結合共同推廣文化活動。(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