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外不相關,幾閱桑田幾滄海;胸中無所得,半是青山半白雲」。紫陽門上的這句楹聯是翁同龢1916年所刻,思詠再三讓人頓覺凡塵俗慮如輕煙般消散,一如元朝元遺山所寫「昨日東周今日秦,咸陽煙火洛陽塵;百年蟻穴蜂衙裡,笑煞崑崙頂上人」這首詩一樣,站在修煉人和神仙的角度來看塵世,或許就是這種況味吧!
紫陽門上的石刻像 |
鎮山之門─紫陽門
站在鎮守著獅頭山11座古剎的首座山門–紫陽門前,還未入山門,就先對著字跡蒼勁的楹聯若有所感,彷彿山門真有無形的力量,像是搭飛機前先得進入X光門掃瞄似的,你得先卸下久已不能沉靜的思慮,才能讓你進入這佛門清靜之地。
紫陽門前的石獅 |
1916年建立的紫陽門屬穿堂重檐歇山式建築,是全台佛剎中難得一見的巍峨山門,外觀看來像是古城樓,共分上下兩層。門外兩座石獅建於1980年,緊閉的大嘴不知何時會張開?為原已氣氛莊嚴的山門更增添幾許威儀。
獅頭山古道入口 |
獅頭山名的典故
清道光6年(公元1826年),淡水廳同知李慎彝為拓殖中港溪山區,率隨從到祭山湖(今苗栗縣三灣鄉頂寮村),召集當地居民宰殺牛羊祭祀山靈時,遠眺該山之形酷似獅頭,大為驚奇,遂以「獅頭山」名之。
遙望象山 |
有趣的是,與獅頭山隔中港溪遙遙相對的象山,細觀之則見象頭低伏,狀若飲河,又似大象近臥在百獸之王雄獅面前,俯首稱臣。讓人不得不信服,天地萬物之創造,常似有若無的顯露出造物主的神奇與存在。
獅頭山的傳說
相傳近百年前,每逢農曆8月15日,從獅山之獅頭部份就會湧出一道白雲,向南延伸數里,該雲一出現,全庄之狗均驚吠不止,隨即避匿床下不敢出來,直至黃昏時分該白雲復歸始止。
第二座山門清虛門 |
當時加里山之原住民也都曾看到一隻大貓在雲上(原住民未見過獅子,故視為大貓),大家都認為是獅頭山的獅子下山至南方大湖附近戲水,原住民還將此流傳的故事譜成歌曲傳唱,故此南方大湖便稱為獅潭(今苗栗縣獅潭鄉)。
第三座山門道德門 |
憶獅山古道清幽
初次造訪獅頭山已是30餘年前的事,當時跟隨大人們踏著石板古道沿階而上,雖為旅遊踏青而來,但行步所見林園景色的清靜幽深與古剎山門的樸實莊嚴,就令人對此方外之地印象深刻。可惜!新整建的廟堂已稍掩去了那份古味,但又幸好這紫陽門依舊是原來的樣子,就仿佛能經此門讓人穿越時光的遂道回到從前。我只好刻意多佇立一會兒,冥想那兒時記憶中的一路清幽了!
清幽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