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0日訊】北京樓價持續攀升,就在市民們望屋興歎的同時,一場「城市移民」行動開始了,許多北京人開始反其道而行,在北京周邊地區買樓置業。據保守估計,在河北置業的北京人已逾10萬人,一些近京區位甚至出現「北京老人村」。
燕郊80%樓房 賣給北京人
據《北京晚報》報導,在2年前,1套位於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開發區的85平方米(近900平方尺)的低密度洋房。當時,每平方米的售價是2,000元人民幣左右,同類型樓盤在北京市郊的昌平區,卻要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足足貴了1倍。
就在大感買屋難的同時,一些北京人開始在北京周邊地區購房置業了。燕郊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永宏表示,燕郊80%的商品房都賣給了北京人。而在京南的涿州,房地產管理科的登記數據顯示,近年來該市每年都有10萬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被北京人買走。雖然對於究竟有多少北京人在河北置業、安居,官方尚未有明確統計,但受訪有公職人員表示,不止10萬。
醫療問題的困境
幾年前退休的老韓,2兩前在三河市燕郊開發區買了一套房子,想想自家在蒲黃榆那棟15層高樓裡的房子,出了門「又是噪音又是尾氣」,老韓覺得,燕郊這個安靜開闊的居所的確是個不錯的養老選擇。
但是,安居之後,生活中也並非都是享受。老韓回憶著說,去年秋天的一個深夜裡,老伴兒突然胃疼,在無親無故的燕郊,你說這黑咕隆咚的找誰去?
小區周圍人稀車少,基本上看不到出租車。雖然當地也有120,但是老人從來沒用過,覺得不放心。韓老太太說,老兩口的醫保定點醫院都在北京,隨便在這兒看了,又不能報銷。醫療問題的困境成了制約北京人移民他鄉的瓶頸。
「新移民」的購物疲勞
而消費環境的差距也讓一些北京「新移民」不時產生購物疲勞。老韓說,這塊地在小區的沙盤模型上是個大超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一直荒著,小區居民日常購物主要靠附近的兩三家小鋪子。
要去燕郊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從小區門口坐「摩的」需要將近20分鐘,而在這條步行街上也僅有真維斯等幾家二三線品牌的專營店。老韓一家在小區門口坐小公共去步行街,要等20分鐘才有一班。
與燕郊相比,涿州的購物環境相對優越。不過已經在涿州住了8個月的張太太還是覺得北京的東西全,式樣新,買衣服什麼的,還得回北京。
涿州是中國內地為數不多的擁有肯德基店的縣級城市,但是永和豆漿、麥當勞、必勝客等北京街頭常見的各類快餐店仍然沒有涉足。
除了醫療與消費環境等客觀問題之外,生活氛圍的變化也需要遷居的北京人去適應。韓老太太說,現在住得遠了,老街坊見不著了。原來是嫌那個房子沒廳,來人不方便。住到這邊兒,廳是大了,可沒人來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