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2日訊】今天同朋友介紹的書籍,是聞名已久的原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評論家焦國標的新作:《窩囊中國——焦國標敲問中國》。《窩囊中國》一書,收錄他狠批時政的雜文64篇,論述範圍包括政治、政府、社會、文化、官僚、傳統和傳媒等,延續他那辛辣的文風,單刀直入,快人快語,端的是令人拍案叫絕,痛快淋漓。
焦國標認為,近期中國發生《冰點》週刊和《新京報》遭撤換總編輯等壓制新聞自由事件,顯示大陸一些新聞工作者較敢於抵抗中宣部。他在今年二月向美國之音這樣分析:“(中國的)新聞人對中宣部、對官方的意識形態的控制,那種恐懼感小了,現在一般記者不會去有意地觸犯它,但是觸犯它的人恐懼感小多了,覺得無所謂,沒甚麼。我想這裏面就是控制意識形態本身道義上的力量、道義上的權威性沒有了。我覺得這些變化呢,《討伐中宣部》這篇文章對消解它的權威性是很重要的轉折、很重要的標誌。”
《窩囊中國》書中,有一篇文章名為《媒體政績就是劣跡》,痛駡傳媒機構與掌權官員形成一種“共犯”的關係,由一班文秘之手之類秀才撰寫所謂“政績報告”,利用傳媒力量自誇自贊,企圖蒙蔽公眾,而不是容許人民為官員的表現作出“衡工論值”式評價。焦國標因而主張“民眾是唯一的政績鑒定者”,呼籲“撤銷那些不幹實事、專做文字花活的內宣、外宣機構”(頁159)。他這個思路,就與兩年前《討伐中宣部》一文的主體理念,如出一轍。
《討伐中宣部》發表後,北大要求焦國標不接受外國記者採訪、不批評時政。他拒絕後,受到的懲處從禁止教學、禁止帶碩士研究生、調離新聞傳播學院,直至去年中解職。據悉,焦國標現在靠稿費撫養兒子。不過,他曾表示,他不後悔也不責怪甚麼人,並樂觀看待中國新聞自由的前景。又據稱,農家子出身的焦國標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丟了教職也許會回到河南老家種田。
焦國標對今天中國官員基本素質的確不大恭維,他在書中一篇《馬肚子裏長不出牛黃》的文章表示,有一年西北寧夏某市領導的車隊把一個少女擠進水渠淹死,且見危不救,媒體對此大加撻伐,焦國標據此引申:“沒聽說哪個市的領導是憑藉出類拔萃的德行升為領導的”。繼而筆鋒一轉,分析這些官僚“本來就是那副德行。他們上臺前本就是畜生禽獸,上臺後怎麼可以指望他們作出天使聖賢之行?”並說如果“對禽獸畜生抱對聖賢天使之希望”,無異于“希望馬腹裏面蹦出牛黃之類也”。(頁156-7)這?說來,就像廣府話的俗語所指:“狗口長不出象牙”,亦即緣木求魚。你說,以焦國標這種批判中共官僚毫不留情的筆觸,如何能夠讓號稱永遠“偉大光榮正確”的人士咽得下一口氣?那就非得割席分坐不可了。
香港大學有一位學者邱逸,今年二月時為文說,焦國標只不過是通過批判中共當局“自演自導”成為“異見人士”,又認為焦借助互聯網威力,“迅速成為廉價的英雄並不困難”;這位邱博士並且覺得,焦國標“對中宣部口誅筆伐,欲置其於死地,言辭激烈,不像學者所為,反倒有點網路憤青的味道”。但何良懋要指出的是,在中國內地能夠公開批評不公不義事物的人已經不多,如果置這樣嚴峻的殘酷事實於不顧,反倒深文周納,苛責焦國標是“廉價英雄”和“網路憤青”,同時卻輕輕放過龐大的專權體制和專政力量,那麼與傷口灑鹽和煮豆燃萁,分別何在?何良懋必須在此敲問:今天中國,知識份子的良知判斷往哪里去了?
予欲無言。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