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2006年4月10日華盛頓報導)在美國,收入像生日和年齡一樣都屬於個人隱私。但人們對別人工資多少,特別是名人的工資多少還是很好奇。你想不想知道美國大型數據庫軟件公司甲骨文公司首席執行長勞倫斯.埃利森和其它大企業首席執行長去年的薪資收入情況呢?
去年,雖然美國人受到颶風的打擊和能源價格大幅度攀昇的影響,手中的錢包會感到比較緊張,但是,美國大企業的首席執行長們卻根本感受不到尋常百姓的煩惱,因為他們的收入在2005年繼續大幅度增長。相比之下,油價的上漲和通脹的增加根本就不值一提了。
企業主管的收入是指他們從公司拿到的各種報酬,包括基本工資、股票選擇權等。
*“超級首席執行長”*
剛才提到的甲骨文公司的創始人勞倫斯.埃利森,你猜他去年的收入是多少?他的基本工資為748萬美元,股票期權兌現6689萬美元,全部收入為7437萬美元。怎麼樣?夠厲害了吧?不過,與其它大企業的首席執行長相比,埃利森的收入還是個“小蘿蔔頭”。
美國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的首席執行長理查德.費爾班克去年的總收入超過9位數字,高達2.5億美元。他沒有工資,其全部收入都是股票期權兌現所得。洛杉磯住宅建築商KB住房公司首席執行長布魯斯.卡拉茨的收入為1.6億美元,不過,他的基本工資部份只有600萬美元,其餘都來自股票期權兌現。
*收入上億*
去年收入上億的企業主管還有好幾位。根據諮詢公司帕爾梅耶合夥人公司(Pearl Meyer & Partners)對200家大企業所做的調查,美國企業主管的收入繼續顯著增長,而增長幅度最大的則是那些本來收入水平就非常高的人。調查顯示,在過去3年中一直接受調查的123位企業首席執行長中,他們的收入去年平均增長15%,達到1140萬美元;他們的基本工資去年增長30%,達到1020萬美元。
這些首席執行長的中位工資,也就是把所有工資從低到高地排列起來,正中間的那個數字,在2005年為840萬美元,比2004年增長10.3%。不過,按照“今日美國報”的調查,如果只計算美國100家最大的企業,2005年這些企業的首席執行長的中位工資的增長幅度為25%。相比之下,美國標準工人去年的工資平均增長幅度只有3.1%,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從剛才提到的那幾位“超級首席執行長”的收入來看,他們的基本工資部份並不特別大,有的甚至根本不要基本工資。他們收入的大頭主要是股票期權的兌現。甲骨文公司的埃利森的股票價值就高達155億美元。
*收入大增出人意外*
大企業主管的工資在2004年已經增長了25%,2005年再次出現大幅度增長令企業治理專家們感到意外。專家們原來估計,在出現了安然能源公司、世界通訊公司等一連串公司醜聞之後,企業監管部門和股東監督都顯著增加,特別是新的會計條例要求企業把股票選擇權的分配也計入企業的生產成本。專家認為,多種因素都應該對企業主管的工資上漲產生一定的遏製作用,並驅使企業主管收入的增長跟他們的工作業績聯繫起來。
當然,在這些首席執行長中,並不是所有的人工資水平都有大幅度的增長。增長幅度最大的是石油公司、住宅建築公司以及華爾街的大證券投資公司。西方石油公司的雷伊.伊拉尼在工資增長排名中名列第一,工資額超過6300萬美元。Valero能源公司的威濂.格裡希的工資超過4000萬美元。華爾街的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約翰.馬克、高盛投資集團的亨利.保爾森、里曼兄弟公司的理查德.福爾德以及美林證券的斯坦利.奧尼爾等的排名也都非常靠前。
做出這次調查的帕爾.梅耶合夥人公司成立於1989年,主要業務是給企業提供工資結構諮詢以及公司治理諮詢服務。帕爾.梅耶合夥人公司總部設在紐約,亞特蘭大、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等大城市設都有公司的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