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胡志偉談《百年潮》改組(二)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3月26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林迪採訪報導)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管的雜誌《百年潮》去年底改組了主要編輯人員。記者林迪為此採訪了和相關人士有學術及個人交往的香港作家胡志偉。他對事件發生的背景和經過作出自己的解讀和分析。下面請聽記者林迪對胡志偉訪談的下半部分。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楊奎松,據我所知,他是寫了很多好像是要辯明歷史、揭開歷史真相的類似文章,那麼您對他的評價如何?

胡志偉︰我可以簡單講一下,楊奎松是年輕的一個歷史學者,他是四大“天王”之一。他的著作非常多,有個歷史網站,這個網站裏邊有一個楊奎松的文集,都是長篇的,都是關於國共鬥爭的近代史的那些論文,確實寫得非常好。那個年輕人非常用功,而且文筆也很好。

他有一本最好的著作《西安事變新探》,他對西安事變的觀點是與眾不同的,在大陸不能出版,是在台灣出版的。

台灣老一輩的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玉法,對他有評論,他說本書一改以往關於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成為兵變的說法,對事變的直接原因做出了全新的解釋。這裡指出「紅軍寧夏戰役的失利和蔣介石乘勝全力組織剿滅紅軍的作戰」,是將張學良逼上了梁山的重要背景。

他強調「張學良想聯共,而此時西北軍事形勢因中央軍大批調入,剿共大戰即將開始。紅軍決定南下其(就是說張學良)通過聯共取得聯蘇抗日資本的努力,即將功虧一簣。所以張學良不得不挺而走險,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那以前總是說張學良是為了抗日,我看了200多本關於西安事變的書都是這麼講的。

但是他現在說根本與抗日無關,那是張學良走投無路,他的東北軍一步步走下坡路,東也不行,西也不行;他除了大幹一場以外,他不能改變他的衰敗的命運。而且他裡面指出,是張學良自己整個花花公子個性、桀傲不馴的性格所引起的西安事變。所以楊奎松這本書在中外史學界評價非常高,楊奎松實際上要比楊天石了不起,著作非常嚴謹,也非常沉得住氣。

記者︰他之所以能夠寫出這樣的東西,跟他當時能夠找到比較機密的檔案和長期封存的檔案有關係,是嗎?

胡志偉︰那主要是根據蘇聯解密檔。蘇聯解密檔就是斯大林時候韓戰的時候,斯大林跟毛澤東來往的電報,全部做公開了。所以中國派學者到蘇聯把那個東西影印,回來以後翻譯了以後,有一本文集。還有一個姓沈的學者,也寫了關於那個朝鮮戰爭真相的。可是楊奎松下手下的早,而且我覺得他寫的比較直率一點,沒有太多的保留。

記者︰他寫了一系列文章跟過去傳統的宣傳口徑顯然不一樣,這對他後來個人有什麼影響?

胡志偉︰因為這歷史問題,好像也不是太大逆不道了吧。其實你不要提法輪功,你不要提維權,你寫一些歷史問題。如果歷史你再要說些假話的話,那你怎麼批評日本人竄改歷史呢?所以這歷史問題還是可以討論的嘛。當然,楊奎松他寫這些論文,他又沒有寫法輪功,他也沒有寫維權的東西,僅僅是個歷史研究嘛,還是在大框框裏邊。大框框、小框框他都沒有錯過嘛,他又沒有影響一個制度的存在,僅僅說一些歷史的問題嘛。

有些事情你瞞不住的,現在改革開放了嘛。幾十萬、上百萬的留學生到美國去,到歐洲去,到日本去,到澳洲去,真相當然是大致都知道。你如果不把它說清楚那才不好。

記者︰《百年潮》實際上它近3個月來,是新的主編在做了,你覺得這有什麼變化嗎?

胡志偉︰現在不是…這兩期不是有寫陳雲呀,老一輩的革命家的回憶錄。這個方向就好像…因為新的黨史會會長叫孫英嘛,孫英好像跟以前的胡繩作風有不一樣啦。現在大陸可以說有一個顛撲不破的定律,就是「寧可左一點,不要右」啊,你“左”一點那是觀點問題,那“右”一點就是立場問題了。所以楊天石就是犯了立場問題了。

記者︰他們對你的觀點從來沒有過為難?

胡志偉︰你不能動不動扣帽子,這就是個學術問題。我們現在講的是50年前或者80年前的事,你要扣什麼帽子呢?我們所評論的這些人,都已經是古人了,都已經死了嘛。你說他好、你說他壞,那是一個個人的觀點,一個學術問題呀,你不能說是一個法律問題嘛,學術問題跟法律問題能夠分清楚就好。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馬英九:蔣渭水為偉人  北市發行紀錄片
北海青年:論中共的殺人魔王:中國的貝利亞---周恩來
雙槍老太婆曾抗擊共匪 被捕后處死
陽武:抗日英雄宋美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