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9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Ester Molayeme報導,潘凱文編譯〉200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殊榮頒給了由蓋文‧伍德(Gavin Hood)編劇及執導的強者生存 (Tsotsi),這部電影是根據1980年代著名劇作家阿索爾極德(Athol Fugal)的小說改編而搬上銀幕。
Tsotsi,在南非塔爾語(Taal)中是暴徒的意思,由普雷斯利(Presley Chweneyagae)飾演的冷酷凶殘的黑幫青年泰鐵(Tsotsi) 過著活一天是一天的生活,殺起人來也是不眨眼的,當被質疑時他總是以殘酷的暴力回應。
在一次劫車過程中,泰鐵無意中帶走了車上後座的一名女嬰,這女嬰的哭聲喚起了泰鐵壓抑許久的兒時記憶:例如對家庭暴力的無力承受以及和他一起在約翰尼斯堡城底下大排水溝中生活的困苦人們。
在開始時,泰鐵把這女嬰藏在自己約翰尼斯堡的家中,一個遠離自己黑幫朋友的地方,後來他把這女嬰放在一個購物袋裏,提著她跟著自己四處過活。但是由於他並不具備照顧嬰兒的能力,他便跟蹤一位單親媽媽米瑞恩(Miriam)(由泰麗‧菲托(Terry Pheto))飾演)回到了家並用槍威脅她哺乳“他的”孩子。
這部電影描寫出泰鐵i艱苦及黑暗的週遭環境及其極度的貧窮生活,然而和他一樣貧窮的米瑞恩呈現出的卻是他的一個強烈對比,她的家雖然簡陋但卻充滿光明,房內擺滿各種各樣的明亮擺飾,他表現出泰鐵所沒有的平靜與祥和的氣息。由此對比,泰鐵慢慢的了解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善良的本性被呼喚出來,強烈的想找回自己內心想過的正常生活,但他能成功嗎?
這部電影最吸引觀眾的是主角泰鐵在個性上的發展,在劇情剛開始時,泰鐵被刻劃成衝動的暴力青年,他動作敏銳,作案後能迅速逃離。但隨著劇情的發展他慢慢的變得成熟,會去照顧別人,做事較為理性而不衝動,他會去尋找被他傷害過的人去提供救助,之後他甚至第一次的用和平的方式處理爭端。
這電影在不同層面都表現的非常突出,它在選景以及由來自幾個不同國家表現優異的演員使用當地塔爾語來對話的常景在在營造出真實的氛圍,Kwaito〈南非原始民族音樂〉的音樂風格和保羅‧海克(Paul Hepker)、馬克‧其蘭( Mark Killian)的配樂把南非音樂家兼詩人芙絲‧邁拉斯勒 (Vusi Mahlasela)的特色完整呈現出來,也加強了觀眾對南非小鎮生活方式的理解。
英文原文網址 :http://www.theepochtimes.com/news/6-3-12/39223.html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