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3月9日發表了特約撰稿人沙潘菲爾德(Mark Sappenfield)的評論文章,該文章認為美軍的新軍事藍圖反映出911事件與伊拉克戰爭對其的影響,但是其預算編列方式卻過於老舊。
文章說,今年被視為對美軍具有決定性的一年。現今美軍武力上的限制已經在伊拉克戰爭中表露無遺,美軍當初計劃在伊拉克施行閃電攻擊,最後卻變成長期性的佔領。如果美國國防部想要吸收從反暴動中所學習到的經驗,他們應當改變事情的優先順序並刪減部分軍事計畫。
然而,美軍領導人在上個月公佈的未來新藍圖和預算中卻透露出其試圖分隔兩者差異的意圖─他們一方面強調適應伊拉克式的非正規作戰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強調維持因冷戰而衍生的大量武器系統的重要性。
美國國防部官員在每四年一次的國防評估報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中揭示了美國面對的首要威脅是恐怖主義。這份報告首次針對反恐戰爭使用「長戰」(Long War)這樣的名詞,美國官員在過去一個月中重複使用這個名詞將冷戰與目前的衝突做比較。
為使美國強化自身並適應於新的反恐戰爭,該報告建議了一些措施,包括從增加3萬名特種部隊到改善全美軍的情報蒐集與語言技巧等,而預算則應略去武器系統。
但是,2007的國防預算在上個月送交國會審查時,每一項主要的武器系統卻躲過了大幅度的預算刪減。此一結果擠壓到了人事預算。舉例來說,這3萬名特種部隊的成立經費就必須依賴縮減軍隊其它方面的支出才能得到。
專家表示,巨額的武器系統將吃掉未來幾年的預算,而現在不裁減其經費的決定將使武器優先於人力的趨勢延續下去。這似乎與如何從事非正規作戰的傳統智慧背道而馳。然而,關於預算決策卻有個思考邏輯─正因為美國目前置身於一場低科技的戰爭,那不表示它以後都是這樣,所以美軍必須持續為中共之類的潛在敵人做好準備。
美國主管國家安全政策的國防部次長亨利(Ryan Henry)表示,美軍在未來十年很可能駐紮在現在未駐紮的世界各地,而他也無法得知美軍將於何時與如何被派遣至何地。
因此,國防部官員斷言,為特定的威脅打造一支部隊是不智的作法。相反地,他們希望運用較堅強的特種部隊處理危機,而儘可能地將一般部隊保持彈性以因應世界各地的任何情況。
然而,分析家擔心說,美軍試圖更具彈性將使其自身變的薄弱。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經費供新的訓練、軍備換裝以及維持舊的武器系統之用。儘管美國的財政花費在國防上的比例大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但是其比例卻低於二次大戰後任何戰爭期間的比例。這表示國防部官員必須做出困難的選擇。
此外,美軍在軍事藍圖中增加了勞力密集的任務卻不增加部隊,已使其自身面臨人力的問題。專家質疑說,美國是否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另一場像伊拉克的戰爭,例如在伊朗或是巴基斯坦,做好了準備?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