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等地區的客家人喜歡用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等)來煲雞湯,認為艾草雞湯既可以祛風暖胃、清熱解毒,又可以平抑肝火、祛風濕、消炎、鎮咳,所以艾草雞湯已成為客家人餐桌上的常客。特別是在秋冬時節,客家地區的婦女更是喜歡用艾梗、艾根熬雞湯,認為艾梗、艾根的食療作用更大。我們的煮婦們何不學學做上一款「艾梗雞湯」給家人嘗嘗呢!
艾梗老雞湯 |
食療艾梗老雞湯
原料
鮮艾梗·············150克;(曬乾的艾梗可以減半)
老母雞·············1只;(大約1500克左右)
精鹽···············適量;
生薑···············10克;
清水···············適量;
做法
1、將老母雞放血宰殺,拔毛、去內臟,然後洗淨、切成大塊。
2、把生薑洗淨(不要去皮),再拍扁。
3、瓦鍋洗淨,放進老母雞、艾梗、生薑;加入清水。
4、先用猛火燒開,煮約5分鐘後,轉換成小火煮,以水面有滾沸為度,約煮1.5~2小時即可。
5、調入適量的精鹽即可飲用。
特點
清香四溢,味苦辛,對身體保健特別有益處。
貼士
因老母雞去風效果好,故煲艾草湯一般選用它。若用新鮮艾梗煲湯,味道會更香。吃雞肉時,若味太淡,可以點蘸醬油。湯中也可以加一點味精或雞精,以增加鮮味感。
艾蒿的營養價值
艾蒿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含有維生素和鈣、磷、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元素,其性涼、清熱解毒,具清涼、平抑肝火、祛風濕、消炎、鎮咳等功效。因含有側柏蓮酮芳香油而具有獨特風味。其中抗癌微量元素硒是公認抗癌植物蘆薈的10倍。另外,它對降血壓、降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較好的食療作用,是一種典型的保健蔬菜。
艾蒿吃法多多
香艾肉圓
把肉和艾葉分別剁碎後加入適量鹽、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雞蛋拌勻,然後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香艾餃子
把豬肉或雞肉以及艾草分別剁碎後加入鹽、味精、生粉攪拌成餡,包成餃子煮熟即可。
香艾煲雞
嫩雞一隻切塊放入砂鍋內,加入姜絲,煮至開後再加入艾葉,見艾葉熟即可起鍋。用新鮮艾草煲雞沒有老艾那麼苦,食之有一股濃香。
香艾煎雞蛋
艾葉洗淨後剁碎,加入雞蛋攪勻,加入鹽、胡椒粉,鍋熱加油,煎熟即可。可當菜下飯,令人開胃。
艾葉薏仁粥
艾葉6克,雞蛋1個,薏仁50克,花椒、鹽適量。將薏仁加水煮粥,備用。將艾葉與雞蛋同煮至雞蛋熟,取湯放入薏仁粥內;雞蛋去殼,蘸花椒、細鹽,與粥同食,每日2次。
艾葉生薑煨雞蛋
艾葉15克,生薑25克,雞蛋2個。將上3味加水適量同煮。待雞蛋熟後,剝去蛋殼復入原汁中煨片刻。飲湯食蛋,每日2次。具有溫經,止血,安胎,散寒作用。
(來源: 美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