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7日訊】舊書義賣反應比往年好
康文署結束一連兩日,在轄下3個場地舉行的「舊書義賣活動」,反應踴躍,共吸引3萬人入場,較去年增加兩成,書籍出售量也上升15%,共售出22萬5千本書籍。
今次活動獲得多個團體協助,共收集25萬本書籍,每本一律以5元義賣,收益撥交公益金,為免出現有人大量購入舊書轉售,每人限購30本,但不限入場次數。
康文署表示,活動順利進行,因多個團體及義工全力協助,今次參與的義工達1,300人次。義賣活動目的是推廣社會閱讀風氣及鼓勵書本循環再用。
社署糊塗發放傷殘津貼15年
社會福利署被揭發向一名58歲男子,在去世15年以來,仍獲每月發放1,100多元津貼,至今累積約25萬,其中3萬元為利息。該名死者家人批評社署機制混亂,浪費納稅人的金錢:「政府福利機制要檢討,沒有理由15年來不斷入錢給別人,都沒有人調查過,發生這件事後社署沒有人聯絡過我,只寄了一封給我。」他希望社署盡快與他聯絡,妥善處理該筆款項。
死者生前透過威爾斯醫院的社工,申請傷殘津貼,家人毫不知情,他們近日打簿才發現該筆款項,表示會退還款項予社署。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擔心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促請覆核申請制度和加強與醫院溝通。
社署認為,只屬個別事件,會跟進調查,並會與死者家人商討退款事宜。發言人表示,普通傷殘津貼申請人,如獲醫生證明為永久性傷殘,可獲發放津貼而無需續期,但如申請人已屆70歲,署方會定期抽樣調查個案,進行覆檢,包括入境處有關部門,也會定期向社署提交死亡人士資料。社署表示,會不斷檢視批核津貼的程序,以確保公帑有效運用。
多個團體不同方式反對預算案
社區組織協會對於財政預算案中,增收差餉的決定,表示失望。幹事霍天雯指出,調高差餉特別對長者及舊區業主造成沉重負擔。如果政府今次每年差餉約平均增加440元,對老人來說,是生活的一個很大重擔,差不多足以應付他們一個月的伙食費用。她又表示,現時政府就舊式樓宇租金估值,往往出現偏高甚至超過大型屋苑,並不公平。她建議政府應該實施差餉減半或豁免制度。
協會又反對只增撥一億元,扶助弱勢社群,認為並不足夠,也認為政府取消遺產稅是偏幫有錢人。
民協則在旺角發起簽名運動,表達不滿意財政預算案未能與市民共享本港經濟復甦成果。他們批評上週二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未能惠及普羅大眾,故要求財政司長紓解民困,包括減收差餉、增撥資源解決在職貧窮問題,更強烈反對開徵任何銷售稅。
據「香港青年發展網絡」的調查顯示,被訪問的560名青年及大專學生當中,有8成對整份預算案表示滿意,但有6成不認同增撥資源可以激發年青綜援受助人的就業動機,過半數不贊成開徵銷售稅。亦有過半數被訪者認為,若每年招攬1,000名海外及內地專業人才來港,對本港就業市場會有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2月26日簡訊
人氣 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