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之都——米蘭

人氣 4
標籤:

  米蘭是意大利倫巴第區和米蘭省的首府。它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意大利最重要的工業、商業和金融中心,有意大利「經濟首都」之稱。米蘭還是有悠久歷史的一座城市,始建於公元前400年,它的名字是從高盧語演化而來的。米蘭還是世界的時裝之都,雖然它的時裝相當昂貴,但質地和設計均是一流的。

  大教堂東北的蒙特那波雷奧大街是高級時裝店集中的地方,與之平行的斯匹嘎大街,其中間帶櫥窗陳列非常漂亮的名店令人目不暇接。米蘭是一座現代化城市,同時也蘊藏著大量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和著名古跡。全市的建築以杜奧莫大教堂為中心,在情調上充滿了世紀末的淒美與對新世紀的渴望和憧憬。此外,斯福爾扎古堡、斯卡拉歌劇院和達·芬奇的壁畫《最後的晚餐》是到米蘭旅遊的人們不能不參觀的古跡。 

  米蘭位於歐洲的東西及南北交結之處,又在倫巴第肥沃的平原上,具備了作為商業和經濟都市大力發展的要素。西羅馬帝國,由於日爾曼民族的大遷徙而產生巨大混亂,米蘭一時作為帝國的首府、西方基督教的中心地而繁榮。以後,又因哥特人等的遷移而造成混亂。12世紀因社會意識的萌芽而引起的公社時代,使得米蘭再次繁榮。 

  使得意大利北部飛躍發展的是十字軍的東方遠征。各城市為了財富、勢力、征服其它城市而展開了鬥爭。米蘭也不例外,1395年以來作為米蘭公國,受到維斯孔蒂家和斯福爾查家的統治。這個小國都市的發達,產生了富裕的市民,由他們開展的保護、獎勵學術和藝術活動最終開花結果,誕生了文藝復興文化。 

  15世紀末貿易體系發生了很大變化。米蘭等意大利各城市開始停滯。意大利半島,受到德國、法國、西班牙等的侵略、攻擊,到1870年意大利統一為止經歷了漫長的不幸時代。 

  從阿爾卑斯山脈的高峰到波河谷(PoValley)裡的平原,倫巴底(Lombardy)有其顯著的多樣性。這片以西元六世紀入侵意大利的蠻族倫巴底人命名的土地充滿了許多的對比。這裡有自文藝復興以來便以美著稱的情調小城,在陡峭的山區有無以倫比的湖泊美景,更可享受馳騁在肥沃的農地和白楊樹隨風輕曳的原野樂趣。 

  米蘭(Milano,英文作Milan)是歐洲的大都市、商業和流行的中心。這裡有達芬奇的畫作《最後的晚餐》以及名聞遐邇的史卡拉歌劇院。米蘭人富裕、和善,對觀光客也以禮相待,也許是太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形式,而經常用好奇的眼光瞧著觀觀光客,尤其是對女觀光客。米蘭人保守的性格是由於北歐風情使然。正如享利·詹姆斯(Henry James)所說的,[米蘭是最平淡而非最有詩意的城市]。姑且不論其現代化和效率,米蘭仍是有詩意在的。 

  巡禮米蘭最好的出發點便是其精神中樞大教堂(Duomo,1386-1813),這就是馬克吐溫所稱[用大理石寫詩]之處。這座哥德式主教堂是歐洲第三大教堂,內部有135座尖塔和由各個時代收集來超過2,245座大理石雕像。4公尺高的鍍金《聖母像》用以裝飾教堂最高的尖塔。 大教堂的屋頂展現了米蘭人戲謔的一面。這個沒有屋頂的洞穴別有一番洞天。裝飾的尖塔如石筍般矗立著,而雕刻的玫瑰花形飾物如珠寶般散佈在地板上。教堂的景觀極其壯觀,天氣晴朗時還可以看見阿爾卑斯山。往正下方看,廣場上充滿著生氣,鴿子群聚哺食麵包屑。擁擠的電車在廣場上交叉成十字形,行人行色匆匆,比起其他城市,米蘭人要匆忙多了。 

  由大教堂下來便來到米蘭的中心大教堂廣場。其一端的大型騎馬者是意大利第一位國王維克手托·伊曼紐爾二世(Victor Emmanuel II)的雕像。廣場兩側林立的柱廊就是世界上最古老和優雅的商店街,維克托伊曼紐爾走廊(Galleeria Vittorio Emenuele)。 走廊另一頭是著名的史卡拉歌劇院(La Scala opera house)所在地的史卡拉廣場(Piazza dell Scala)。建於1776至1778年間的歌劇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聯軍直炸期受到嚴重的損壞,但已日漸修復中。威爾第的《奧賽馬》(Otello)和《福斯塔夫》(Falstaff)及普契尼的《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均在此首演。(普契尼當然沒有從倫巴底獨立運動中獲得任何好處,他的作品是報以噓聲或更糟的待遇。) 

交通 
  如果乘火車去米蘭的話,不從意大利的其他城市,而從瑞士乘白天的火車比較好。從伯爾尼到米蘭,約3個小時,車窗外依次是德國味的瑞士風景,阿爾卑斯的山、山谷、湖,最後是即將訪問的意大利的街景,美麗的歐洲一一展現在眼前,使人捨不得移開眼睛。比較這些街景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在米蘭共有8個火車站,主要列車都抵達米蘭中央車站(Stazione Centrale F.S.)。在歐洲雖有很多漂亮的車站,但抵達這個車站時的感受卻是最深的。因為實在是太大了。非常之遼闊,令人有一種放心的感覺。去往市區的話,乘地鐵比較方便。在中央車站之前建有新樓,作為有藝術品價值的漂亮建築物,千萬不要錯過了欣賞車站的外觀。另外,在車站前有很多吉普賽人,很快就會靠過來,所以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最好要有大喊一聲「可拉」的勇氣!沉默著,身體變得很僵硬是最下策。 

  米蘭市中心是大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nmo。以此為中心,往四周轉一轉米蘭城。地鐵只分Lineal(M1)、Linea2(M2)、Linea3(M3)3條線路,很好辯別,乘坐很便捷。從中央車站到大教堂,步行約30分鐘,坐地鐵的話,乘M3在第四站的大教堂站下車就到了。 
雄踞在市中心的圓頂大教堂,不僅是米蘭的象徵,也是米蘭的中心。以大教堂為中心,有3條環形道路,其間還有不少道路連結,像米蘭的俯視圖一樣。
史卡拉歌劇院:Museo Teatrale alla Scala 
  
  列奧納爾德·達·芬奇像正面的建築物是歐洲首屈一指的歌劇的殿堂斯卡拉劇院。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西方人把這裡視為歌劇聖地。1778年在斯卡拉聖母堂的舊址上建成,在二次世界在戰時被摧毀了一半,後於1946年重建。有機會的話,可以去欣賞歌劇。在沒有歌劇公演時,遊人可進內參觀;參觀過後更可往歌劇院旁的戲劇博物館,那裡展有各種樂譜與歌劇服裝,喜歡歌劇的朋友不容錯過。與杜奧莫教堂相距咫尺,它的外觀並不那麼顯赫,但它能聞名於世。是因為有一段來歷不凡的歷史。

  14世紀中葉,維羅納君主馬斯蒂諾.斯卡拉有一個伶俐、漂亮的女兒,名叫貝亞特麗切.德拉.斯卡拉。她風華正茂時,嫁給米蘭君主貝爾納多.維斯紀蒂。1381年,公主斯卡拉用同胞兄弟送給她的巨額遺產,在米蘭修建了一座教堂,為了表達她對維羅納家鄉及親友的思念,決定以其家庭的姓氏斯卡拉為這座教堂命名。

  1778年,著名建築師朱塞佩.皮埃馬利尼在教堂的原址上改建了一座劇院,仍沿用斯卡拉之名。遂稱為此名。儘管劇院外觀不起眼,甚至過分樸實,但裡面十分豪華,雕樑面棟,金碧輝煌,不但音響效果世界一流,而且觀眾席特別寬敞,其所排定的節目和演出,往往受到全世界和關注和肯定。劇院上演季節的開幕式是每年12月7日米蘭守護神節舉行,能在這一天擔任主唱歌手最高的榮譽。 

市立美術館 Museo Artistico 
  是斯福爾采斯科城堡的博物館·美術館中最重要的一個。收藏有初期基督教時代的雕刻到16世紀的作品,其中米開朗琪羅雕刻的4個聖母哀痛耶穌(歎息的聖母)像中,還有一幅未完成的《倫達尼尼的聖母哀痛耶穌》Pieta Rondanini,還收藏有14~18世紀的繪畫,如曼特尼亞Mantegna科隆喬Correggoo、提恩托雷托Tinooretto、提埃波羅Tiepde等的作品。 

斯福爾采斯科城堡 Castello Sforzesco 
  諾爾多車站背面左手邊的斯福爾扎古堡是米蘭重要歷史建築,最初是在1368年由米蘭領主維斯孔蒂家族興建,一度曾遭破壞。在後來的擴建、美化過程中,有不少大藝術家曾參與其事,達·芬奇就規劃過堡內的水利工程和劇院內的機械結構。古堡內有博物館、圖書館、雕刻館,博物館陳列有雕刻、傢俱、繪畫等,圖書館內收藏手稿1500份,雕刻有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的作品。1466年完成。

  中間分成好幾個區域,有市立博物館Civici Musei del Castello、還有據說是米開朗琪羅在去世前數日製作的《倫達尼尼的聖母哀痛耶穌》雕刻,在一樓一座門上,應該看一下。另外,二樓有畫廊、樂器收藏器,地下有展示埃及遺物的考古學博物館。城堡後面是聖匹沃內公園Parco Sempione,很適合邊吃著意大利美味的冰淇淋邊感慨不已地散步。公園內到處都是綠色的樹木,最好在樹下找一長椅,以野餐般的心情享受午餐。 

杜奧莫大教堂 
  米蘭最為著名的古建築。這一教堂始建於1386年,直到500年後才竣工。教堂前後經歷了五個世紀,規模遠遠超過最初的規劃,是意大利北方哥特式建築的傑作,因為建築時間長,所以建築上糅和了不同時期的風格。大教堂外觀高158米,左右寬93米,建築面積11700平方米,可容納35000人。它是僅次於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和西班牙塞維利亞大教堂和世界第三大教堂。

  從正面看,這座純白色大理石建築上半部為哥特式,下半部為巴洛克式。教堂正前方的巨大石雕是教堂外觀上最精彩的部分,正面大堂高63.2米,有大小雕像約3400尊。在六座大石柱之間是五道青銅門扉。教堂頂上有135個塔樓,共有聖者及使徒的人物雕像3159尊。在最高的尖塔頂上有一尊聖母瑪麗亞鍍金雕像。遊人可從教堂後側的旁門乘電梯或徒步上教堂頂部,從教堂頂上,不僅可以看到整個米蘭市,如果沒有霧,甚至可以遠眺阿爾卑斯山的美景。 

  雄踞在市中心的圓頂大教堂,不僅是米蘭的象徵,也是米蘭的中心。以大教堂為中心,有3條環形道路,其間還有不少道路連結,像米蘭的俯視圖一樣。哥特式建築大傑作的圓頂大教堂有數百個尖塔向天突起、伸展,建築結構非常複雜,高聳入雲的塔尖倍增教堂的神聖莊嚴。14世紀後葉開始動工,到了19世紀初才由拿破侖將正面完工。大教堂共花了很長時間才興建完畢,大部分工程在14世紀末完成,但正門的青銅門扉卻是19世紀的作品,門的上半部屬哥德式,而下半部則是巴洛克風格。內部非常地寬廣,置身於這幽暗而莊嚴的空間簡直快忘了自己是在一大商業都市的中心。

  天花板很高,鑲嵌有美麗的有色玻璃,抬頭仰望令人讚歎不已。教堂的地下也有磚造的深度為4~8米的空間。這兒能看見是現在大教堂基礎的聖·特庫拉教堂的遺址。此外,在正面深處入口開始是地下的寶物庫Tesoro,從正中間靠裡右手的入口可以去往屋頂。但是此處只有樓梯,想乘電梯上去的人應先去到外邊繞道後面。被尖塔包圍的屋頂陽台,在天氣好的時候,真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非常適合眺望城市的全景。大教堂正面右手邊的Palazzo Reale上,有大教堂博物館Museo del Duomo,展示有裝飾大教堂的雕刻的原作。無數遊客和白鴿是大教堂廣場上的常客,在這裡停留一下,你也可感受到米蘭人的生活實在較諸其他城市匆忙得多。 

伊曼紐爾二世走廊 Galleria V.Emanuele ll 
  背靠大教堂,右側有很高、很美,有拱形玻璃的連拱廊,一直通向斯卡拉廣場。於1877年完成的連拱廊,其天花板附近的繪畫,人行道上瑪賽克的圖案均很精緻,千萬不要錯過。道路兩旁有咖啡館、餐館、書店及漢堡包店,到處是休息的市民及觀光客,常年很熱鬧。穿過這條通道來到的斯卡拉廣場Piazza della Scala上有列奧納爾德·達·芬奇的像。 

安布洛其亞納繪畫館 Pinacoteca Ambrosiana    
  以倫巴第派和威尼斯派的繪畫為中心。列奧納爾德·達芬·奇Leorando da Vinci的《音樂家》Masicista值得一看。另外,拉斐爾的《雅典娜的學堂》的Cartone(打底稿用的素描)及卡拉維喬等巨匠的素描畫很多。安布洛其亞納繪畫館現正在維修,閉館(1996年夏天) 

波爾迪·佩佐利美術館 Museo Poldi Pezzoli 
  這兒有波拉依維羅A.Pollaiuolo的《女性的肖像》、波提切利的《聖母子》、曼特尼亞等的作品,還有15~19世紀的繪畫、武器、壁毯、傢俱、掛鐘、青銅像、寶石等個人收藏品展。因為這是將住宅改成的美術館,富有生活情趣,令人很放心。是可以對米蘭上層社會的生活窺見一斑的貴重的美術館。在人少時,甚至可以一個人靜靜地欣賞,像欣賞寶石箱一樣。 

佈雷拉美術館 Pinacoteca di Brera 
  是米蘭代表性的繪畫館,特別是以15-18世紀的倫巴第派和威尼斯派的作品為主。想感受北部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氣息,這兒是必看的。拉斐爾Raphaello的《聖母瑪利亞的婚禮》、《聖母子》等是該看一看的。從代表北部意大利的曼提尼亞Mantegha的《聖傷圖(Cristo morto)》中可以看出與中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風格有所不同。利用了透視畫法,將橫臥著的耶穌置於眼高的位置,從腳底開始描繪的獨特的畫,看過一次後就再也忘不了了,一定要去欣賞一下。另外重要的作品有:提因托雷托Tintoretto、皮埃羅德拉弗朗西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維羅內責Veronese等的作品。 

達.芬奇國立科技博物館    
  位於米蘭聖.維托雷廣場,該館是在1952年紀念達.芬奇誕生500週年之際正式開館的,所以稱之為”達.芬奇國立科技博物館”。達.芬奇不僅是著名畫家、文藝復興三傑之一,而且是一位大科學家,他在工程、技術上的成就更偉大。該館展出面積有25000平方米,全部展出長達6公里,展示了15世紀以來科學發展的情況,包括運輸、冶金、物理和航海。 

感恩聖母堂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沿著諾爾多車站前的波卡其奧在街 Via Boccaccio走200米,往左拐,能看見一座茶色的,有大圓頂的教堂。教堂面向留有濃厚古舊時代色彩的馬金塔大街Corso Magenta。面對教堂,左邊的修道院的食堂中有列奧納爾德·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Cenacolo Vinciano,是北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大支援者、米蘭的大公、羅德維科·依爾·莫洛請求達·芬奇所作的。達·芬奇在很多領域被喻為天才,在藝術上也經常革新,這幅畫推翻了當時的常認,畫成了一幅油畫。結果是需要多次修復,因為它不是濕繪壁畫,容易受損傷。將耶穌說出”就是你出賣了我”時瞬間的印象,戲劇性地作了描繪。《最後的晚餐》(S.M.德萊格拉齊教堂) 
 

和平門 
  位於米蘭古堡後門穿過聖比奧內公園不遠處的和平門,與巴黎的凱旋門有些類似。米蘭的和平門原來並不叫做和平門,當時叫凱旋門,這是為了紀念拿破侖遠征滑鐵盧戰敗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所以凱旋門在這一年被改稱為和平門。 

其他景點    
  米蘭的教堂中應該看的還有聖安姆布洛喬大教堂S.Ambrogio。其中以11世紀的倫巴第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中庭很漂亮,極具可看性。這個教堂中值得注意的是祭壇右邊的禮拜堂。受拜占庭風格的影響,鋪滿了瑪賽克。這個教堂的守護人安姆布洛喬是4世紀的人,正是瑪賽克的全盛期。 
此外,在城市南邊,有聖歐斯托喬教堂S.Eustorgio。是多梅尼科派在9世紀創立的教堂,這兒的波爾迪納利禮拜堂Cappella Portinari值得一看。弗帕Foppa的濕繪壁畫《聖彼得的一生》,其周圍有《跳舞的天使》等畫錦上添花。 
  
  在聖歐斯托喬教堂的南邊,穿過波爾塔·迪琪內麥門Porta Ticinese就能看見港口Aarsena和運河Naviglio。這一帶過去是米蘭的庶民居住區,至今仍留有其影子。有些地方過去曾經是洗衣場,現在卻是年輕藝術家的攝影棚,裡面非常有意思。6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在這裡舉行運河節,有熱鬧的爵士樂演奏和臨時舞台表演等。另外,每月還開設1次古董市場。 
  
  那維利奧·古朗德古董市場Mercato dell’antiquarito sul Naviglio Grande 在那維利奧運河沿岸的Ripa Ticinese、Alzaia Naviglio Grande,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天開設古董市場。 
【世界旅遊網】

相關新聞
歐足聯杯足賽:五支法國球隊勝負參半
歐盟否決第一個遺傳基因工程藥品申請案件
李家同:五十美元能買什麼?
歐日風 可愛性感春裝一週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