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是一個島嶼眾多的國家,其中在地中海的克里特島最為著名。克里特島是希臘的第一大島,面積有8000多平方公里,也是愛琴文化的發祥地。希臘神話中,宙斯(Zeus)曾化身成一公牛,誘使歐羅巴(Europa)乘之渡海,到達克里特島,在這裡誕下米諾斯(Minos)。除去島上美麗的地中海風光,其北岸有米諾斯文化時期所建的克諾索斯古城的米諾斯王宮。
雖然現在只剩下殘垣斷壁,但仍依稀可辨出這座佔地2萬多平方米的巨型宮院結構。由於宮室門庭設計複雜,這裡又被稱為「迷宮」。遊客的集中地就在北岸,由於威尼斯人曾在1210至1669年期間,統治克里特島,所以島上亦建有不少威尼斯格調的堡壘和教堂,十分典雅優美。島上主要的市鎮包括Hania、Rethymno、 Lraklio及Agios Nikolaos。
伊拉克裡翁
伊拉克裡翁是克里特島的首府、交通樞紐,幾乎每一位到克里特島的遊客都會先來這裡,再轉往其他各地尤其是離伊拉克裡翁不遠的米諾安文明最重要的遺址——克諾索斯(Knossos)。伊拉克裡翁也是克里特島最現代、資訊最發達的城鎮。到哪裡收集情報呢?首先是城內的EOT旅遊中心,位於Xanthoudidou一號,就在艾拉弗瑟瑞亞廣場(Plateia Eleftheria)北邊,伊拉克裡翁考古博物館對面。週一至週五8:00至15:00開放。現代化的伊拉克裡翁,城市景觀沒太大的特色,城牆將市區圍成面海的扇形狀。你只在地圖上認出威尼斯廣場(Venizelou)和艾拉弗瑞亞廣場,兩個主要廣場之間就是伊拉克裡翁最熱鬧的血拚逛街的地方。伊拉克裡翁的中心地標是威尼斯廣場附近的莫若西尼噴泉(Morosini)。噴泉已不噴水了,白色的噴泉座上蹲坐數只石獅,另稱獅子噴泉。
威尼斯廣場
廣場方圓兩百公尺內是當地吃喝玩樂的中心。威尼斯廣場上有兩家毗鄰賣沙威瑪(Kebab)的小店,靠近噴泉這一家門庭若市,一個沙威瑪500dr.,料足實在,好吃又便宜。獅子噴泉附近有不少露天餐廳、咖啡座,桌上菜單有照片,方便遊客解決民生問題。Dedalou是一條怡人的商店步道街,沒有車輛和你爭道,兩旁有一切滿足遊客民生或購物需求的商店,包括複合式餐廳、書店、服裝店、金銀飾品店、旅館、兌換外幣、藝廊、紀念品店、唱片行等。想看當地年輕人消磨時間的方式,推薦你到Korai、Perkidari、Androgeo三條巷弄交叉口,這裡的聲音分貝高得出奇,尤其是下午茶及晚餐後的時間,當地打扮時髦的年輕人三、五成群點個啤酒飲料、小零嘴,談天說笑;在這個街口,Rcbels等四家各具特色的個性酒吧佔據四方,桌椅擺到外面,使得原本不小的巷道,有時還得側身而行,處處高朋滿坐,要找個露天座位,手腳得快。這裡一杯冰咖啡約800dr.。
25 Avgoustou 大道
這是市區通往港口的大道,涼廊(Loggia)、聖馬可斯教堂(Agios Titos)都在這條街道旁。聖提多斯是克里特島的守護者,他的頭骨仍保存在教堂內,教堂前有一小廣場,市政府大樓涼廊的石柱造型非常古典,是伊拉克裡翁最優雅的威尼斯式建築之一。由於25 Avgoustou是港口往市中心的主要幹道,搭船的遊客多會經過這條大道。因此,這條大道上有許多家銀行和旅行社,另外,租車行、兌換外幣商行也不少,方便你馬上解決換錢、住宿及詢問各種旅遊資訊。港口路(Port Road)上有兩處巴士車站對街而立,往西部的哈尼亞(Hania)、雷色農(Rethimnon)必須在靠港口的巴士站搭乘,而城牆旁的車站發車前往東部尼可拉斯(Ag.Nicolas)、拉希西高原(Plateau Lathissi)及克諾索斯(Knossos)。舊港顯目的土黃色城牆為威尼斯人攻城掠地的歷史證明。
艾列弗瑟瑞亞廣場
Dikeosinais路的盡頭是高大綠樹與銀色巨雕矗立的艾列弗瑟瑞亞廣場(Eleftheria)。到伊拉克翁,絕不能不參觀的考古博物館就在這個廣場旁,廣場旁11號的Astoria Hotel(電話:229002),是伊拉克裡翁A級、也是最高級的四星飯店,一晚住宿費高達25000dr.以上。全世界收藏米諾安時期文物之最的伊拉克裡翁考古博物館,位於廣場旁。伊拉克裡翁考古博物館的重要性及地位,在全希臘僅次於雅典國立博物館,名列第二大博物館。如果你安排了克諾索斯皇宮之旅,一定不能錯過這座博物館,這裡的古物會讓你在參觀遺址時,對米諾安文明有更具體的認知。
克里特歷史博物館
克里特歷史博物館(Historical Museum of Crete)是伊拉克裡翁另一座著名的博物館,位於靠海邊的Lahana 一棟十九世紀的房子。一樓有間紀念「希臘左巴」作者Nikos Kaxantzakis 的展示室,收藏他的書信、書籍等, 另一間則是展示克里特戰役的照片及一些史料;二樓是民俗服飾、藝品的展覽室。Kalokerino也是商店林立的一條大街,直至穿出城牆。在名為Pandokratoros的城牆堡右轉,為另一巴士總站所在,前往南部海灘度假地巴達拉(Matala),米諾安時期第二大宮遺址費斯托(Phesto)的公車都是得在這裡搭乘。
1866菜市場街伊拉克裡翁菜市場位於Odos1866,離威尼斯廣場很近。這是一條有趣新鮮、生活化的街道。蔬菜水果攤上新鮮、充滿光澤的各式水果令人看了就流口水,希臘式的皮革味,瀰漫在擁擠的市場裡,形成一股獨特的味道。肉販的叫賣聲更是充滿生氣。橄欖油、蜂蜜、葡萄以及仿古制的各種紀念商品則是觀光客選購的重點。走到盡頭,則是威尼斯統治時留下的一座大理石噴泉Bembo。
阿吉歐.尼可拉歐斯(Agios Nikolas)
阿吉歐.尼可拉歐斯是克里特島第四大城市,也是拉希西省(Lassithi Prefecture) 的省城,位於克里特島東北部伊拉克裡翁以東69公里,兩個小時的車程。一座宜人的海濱度假城市,起伏的山丘地勢,環抱著美麗的Mirabello港,這幾十年,由於到訪的旅遊者人口相傳這座城市的美麗,促使當地觀光業大大發展,每到夏季吸引大批遊客湧進渡假。尼可拉歐斯的公車站位於城南,若非搭船直接前來,公車站應是你展開城市游的起點。
公車站的上坡路S.Ven izelou通往市區的中心廣場,從廣場直接走上下坡路Roussou Koundourou可到港口。在尼可拉歐斯除了可以逛街享受都會購物的樂趣,步行可到幾處各具特色的海灘,這是其他城市難以向背之處,也讓尼可拉歐斯比其他三大城市更具度假氣氛。位在公車站旁邊的阿摩海灘(Ammos Beach)及阿爾米諾斯海灘(Almyros)是遊客弄潮戲水的方便地點。 介於上述兩海灘之間的市立海灘俱樂部 (Municipal Beach Club)有游泳池、兒童池、兒童樂園及小型高爾夫球場,相當適合親子同游。面對大海,從公車站往左邊,沿著海岸,經過海事船塢,爬過小丘,六、七分鐘的步程,可達鬧中取靜的奇卓拉提亞海灘(Kirtoplatia Beach);往伊勞達(Elound-a)方向可到城鎮東北邊的阿毛迪海灘(Amoudi),雖然遠了一點, 但保證令你滿意得沒話說。
哈尼亞(Hania)
「克里特島最美麗城市」哈尼亞位於克里特島西北部,是哈尼亞省的省城,也是該島第二大都市。哈尼亞最迷人的地方在於舊港附近的舊城區,也是遊客吃喝玩樂的中心。哈尼亞的第一批居民出現於米諾安時期,當時該城稱為奇多尼亞 (Kydonia)。希臘時期成了一個繁榮的城邦國家,一直維持到羅馬人的統治。十三世紀威尼斯人統治哈尼亞,建築城牆,防止土耳其帝國入侵,目前城牆在港口附近仍然可見。1645年,哈尼亞落入土耳其之手,1898年哈尼亞成為克里特島的首都,直到1971年才由伊拉克裡翁取代。由於該市異族多,使得哈尼亞的建築呈現多元風貌,拜占庭、威尼斯、顎圖曼土耳其、新古典等各種形式藝術兼容並存,讓哈尼亞的市觀格外迷人。
哈尼亞是克里特島西部最重要的城市,西部各地的旅遊都以哈尼亞為樞紐,公車總站有詳細的路線班表。
公車站位於奇多尼亞斯(Kydonias)街上,旁邊為C級旅館歐馬羅(Omalos) 及薩馬利亞(Samaria)。經過這兩棟旅館,走到十字路口,右前方綠地即「1860廣場」。計程車站及市區公車搭乘處設在廣場旁,載客往鄰近的海灘度假地。
從「1860廣場」直走, 經過紅綠燈的大馬路能往舊港的主要大道Halidon。走在Halidon就可以感覺到離熱鬧舊區不遠。 街道兩旁有許多旅行社、租車行、銀行以及紀念品、服飾品;不到三分鐘,右手邊可見大教堂,前面有片大廣場, 郵局就在廣場旁。
考古博物館位於Halidon 21號,這棟建築原是聖芳濟教堂,十六世紀就存在,屬威尼斯風格教堂,後來被土耳其人改為清真寺,地上留有一座土式噴泉。館內陳列新石器時代至羅馬時期,在克里特發現的古物。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五,8:30到15:00,入門票500dr.。
經過考古博物館再走幾步路就來到人潮熙來攘往的威尼斯廣場(Venizelou Sq.),廣場四周全是露天咖啡座,就連頂樓也開放商業。在廣場旁的George Chaicalis書店, 你除了可以買到明信片、地圖及旅遊書還有許多英、法、德文小說。
舊港的Akti Koundouioti 整條街道從頭到尾一整排都是餐廳、咖啡座,提供海鮮意大利面、希臘傳統料理等各種菜色,碼頭上停著大大小小的遊船,招攬出海看夕陽或是到斯班達岬 (Cape Spanda)的生意。港口的燈塔(Faros) 建於1830年,為威尼斯式燈塔,如今已成為哈尼亞的代表建築之一。
港口左邊的地標是一棟圓頂建築,看起來很怪異,像章魚伸出腳須一般,是土耳其人在哈尼亞唯一的清真寺(Tzami),因為當時他們總是用教堂來當作清真寺用,向阿拉致敬。碼頭倉庫(Neoria)位於港口東南邊,威尼斯人建了這座有二十三間的大倉庫,用來保護他們的船隻,現在只留下九個。
哈尼亞的室內市集(Agora) 是喜歡感受當地人民生活的旅行者千萬不能錯過的地方。這座政府立案的市集位於市中心,一幢透光建築物(Piatta Forma)內是個食物販賣市場中心,包括肉類、蔬果、雜貨等,相當熱鬧,也是自助旅行者補充食物的供應站。
往昔舊區最主要的街道Zambeliu,現在和其他的街道比起來,可說只是一條小巷,兩旁的房子非常舊,卻饒富情趣,值得一逛,有民宿、雜貨店,還有數家甚具特色的餐廳。其中有一家廢墟,每到晚上,經過的行人一定會停下腳步,從門口好奇地探頭看一下裡頭的氣氛,菜單就貼在牆上。
另一條熱鬧的小街Kondilaki和Zambeliou一樣,夜晚比白天更美。一到晚上,靠近Zambeliou的數家個性酒吧使得Kondilaki異常熱鬧,舞曲音樂陣陣響;這條街藝品店特多,而商家的二樓都有民宿出租(Rent for rent)。喜歡夜生活的人,投宿於此很方便,但睡覺怕吵的人可得遠離此區。
著名的皮革街Skridolf是當地人取的,字源來自於Stivanadika,Stivani就是皮靴的意思。據說哈尼亞皮靴是全希臘最好的,而這裡有不少老字號的店家,17號的鞋店老闆Markoyl-akis先生,做鞋做了五十幾年,是這條街的精神代表。
拉希西高原(Lass-ithi Plateau)
有「風車之谷」美譽的拉希西高原曾是克里特島最富盛名的代表景致:七千座風車迎著高山谷地吹來的涼風轉動著風車架上的白色帆布,在山巒、田地的綠色大地襯托下,白帆點點,美不勝收。可惜現在還在使用的風車已經很少了,但拉希西高原的氣勢仍在,只不過再也看不到上千座的白風車在風中搖曳生姿的美麗景象。這裡的風車並不像基克拉澤群島上那種石塊、水泥砌成的堅固的風車房,而是鐵製鷹架般的建築。
二十個村落散居拉希西高原,其中最大的鄉鎮為Tzermiado。從伊拉克裡翁到拉希西高原這段彎延的山路,山景秀麗壯觀。拉希西高原位於海拔九百公尺,夏天陽光雖烈,但氣候涼爽,冬天甚至會下雪,直到四月天氣才好轉;夏季時高原上到處是桃子、蘋果園以及核桃樹。位於高山之中的拉希西高原交通不便,但由於土壤肥沃,早在米諾安時期就有人遷居於此開墾這塊土地。威尼斯人、土耳其人統治克里特島時,這處難以到達的高原成為叛亂軍的溫床。十三世紀時,威尼斯人把居民趕出高原,一度使這裡荒廢了兩百年。
狄克物翁山洞(Dikteon Andron) 拉希西高原是遊客前往著名的狄克特翁山洞的必經之路,由於這座山洞,拉希西至今仍是克里特著名的觀光路線。根據希臘神話,狄克特翁山洞是宙斯誕生的地方。1880年這座山洞重新被發現。事實上,米諾安中期至古代這裡一直有祭拜宙斯的儀式在進行著。
根據荷馬的說法,宙斯被他的媽媽瑞亞藏在這座山洞,以免被他的父親克諾洛斯吃掉。後來,宙斯聯合母親救出了被吃掉的兄弟姊妹,並打敗父執輩的巨人神族,宙斯成為統治天地,當上了奧林匹亞的眾神之王。狄克特翁山洞深達近百公尺,牆壁凹處被認為是宙斯搖籃放置的地方。山洞內滿佈鐘乳石柱、石筍,被形容為宙斯升天之後,留在人間的腦袋。
狄克特翁山洞下的小村落Psychro有兩家餐廳,公車站前則是一處賣傳統手織品的小店。下車右邊就有指示牌往山洞,住在這裡的居民會指路告訴你,走過山坡小路,接上柏油路就可到山腳下。步上石階梯,往上爬這座山,大約還得花十五、二十分鐘的崎嶇山路才能到達狄克特翁山洞入口處。如果你擔心體力不能負荷,也可在山腳下花2000dr.騎驢上山。
馬達拉(Matala)
位於費斯托——西南邊四公里的馬達拉,在米諾安時期是費斯托斯外港,離克里特首都伊拉克裡翁七十五公里遠,每天有數班公車往返其間,途中停靠費斯托斯,因此,馬達拉和費斯托斯可以當成同一旅遊線路。 景致優美獨特的馬達拉,其海灘在克里特島被評為數一數二的。
北面如立體雕刻般的岩石山洞可能是史前時代穴居、工作之所,一、二世紀時則被當成是墓地,目前受考古機構(Archaeological Service)保護。 這座小丘上大大小小的洞穴,加上白細的沙灘和清淨的海水,成為許多觀光客的最愛。而早在六十年代,這裡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嬉皮區,人們就住在山洞內悠閒地過著日子,完全把塵世拋諸腦後。即使是今日,遊客雖不少,但馬達拉仍保有那份閒散的生活氣息。
馬達拉有很多旅館、民宿出租,而馬達拉的露營地則位於海灘的南邊,二十五英畝的營地上綠樹叢叢,有迷你市場及各種營地設備,提供很不錯的住宿條件。如果你在馬達拉,記得晚上到餐廳和咖啡館品嚐鮮美的海鮮、和當地的佳釀。
米諾安皇宮
想瞭解克里特創造出來的米諾安文明,米諾安皇宮遺址是最快進入該文明的捷徑。英國考古學家亞瑟.伊凡斯爵士(Sir AuthurEvans) 在二十世紀初挖掘克諾索斯遺址時,首先用到米諾安皇宮這個字。至今,克里特島共發現了四座米諾安皇宮,依大小分別是克諾索斯(Knossos)、費斯托斯(Phaestos)、馬利亞(Malia)以及札克羅(Zak-ros)。
據說在哈尼亞地下還有一座,而且島上可能還有未被發掘的皇宮或是米諾安建築群。我們並不曉得誰、用什麼方法統御克里特的米諾安皇宮。可能是祭司國王、祭司皇后或者是一群祭司,當時沒有留下文獻,無法明確地說明,但是隨著考古學的發現及推測,克里特當時社會形態,與東方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極為相似,都是神權統治的國家。
米諾安皇宮的存在具有兩項重要的功能:經濟和宗教。相當多的儀式設施散佈在廣大宮中的許多房間裡,除此之外,在克諾索斯皇宮發現了不少帶有宗教儀式意味的壁畫也是見證,其他三座幾乎沒有出產類似的壁畫。所有的皇宮都有倉庫,位於西側大門入口處的地方。倉庫及工坊緊鄰神廟聖殿,這是神權統治的社會模式,顯示創造財富的經濟工作和行政大廳都操控在祭司手上。
克諾索斯皇宮:牛怪的庇護所
令世人眼睛一亮的米諾安文明,最重要的遺址當屬克諾索斯皇宮,皇宮位於現今克里特第一大城伊拉克裡翁(Iraklion)南邊五公里。這座壯麗雄偉的皇室建築群位於克發拉(Kefala)山丘,依傍凱瑞托河(Kairatos),佔地2200平方公尺。地點極佳,靠近海洋,後有森林。自然資源富饒。森林內出產的Cephalonian松樹,成為興建皇宮梁、柱的材料。克諾索斯遺址包括:克諾索斯皇宮、米諾安樓宇、小皇宮、皇家別館和戴奧尼索斯之家(著名的羅馬壁畫),南邊的皇室聖殿、墓地及旅行者客棧。目前只有前兩者對外開放。
考古挖掘顯示,新石器時代(西元前6000年或更早)就有人居住於此,而克諾索斯的石器水準可說是歐洲之冠,第一座皇宮建於西元前兩千年,毀於三百年後的大地震;後來同一地方又重建新皇宮,更為豪華氣派,一百年後又因強烈的地震而毀城。在這個時期在皇宮附近陸續出現一連串的衛星城鎮,如小皇宮,皇家別館和南方之屋,克諾索斯此時已發展成一座大城市。從鄰近出土的墓地群判斷,當時人口達十萬人之多。
然而,偉大的人類建築終難敵自然天災。西元前1454年,聖托裡尼島火山爆發,皇宮再度受創。在最後的一次破壞之後,除了瑞亞神廟(Rhea Temple),皇宮漸被遺棄。克諾索斯以城市國家之姿走過歷史,直到拜占庭時期,沒落淪為無足輕重的小村莊Markys Toihos。
費斯托斯皇宮:米諾安文明的佐證
僅次於克諾索斯皇宮,克里特島第二大皇宮的費斯托斯(Phaistos),位於克里特中部的山丘, 距離伊拉克裡翁南方63公里。費斯托斯地理位置很好,俯視物產豐富的美沙瑞(Messara)平原,佔地9000平方公尺,馬達拉為其外港。費斯托斯皇宮和克諾薩斯皇宮一樣,也是當時宗教、經濟活動中心。
費斯托斯皇宮由意大利考古學家挖掘出土的,它的重要性不僅在於皇宮的規模,費斯托斯的皇宮的出土讓我們知道了在米諾安文明中,有兩個不同皇宮時期的存在,對於米諾安文明歷史有相當大的幫助。費斯托斯最早建造於舊皇宮時期(1900-1700BC),因為一場大地震而受毀,而後重建展開了新皇宮的歷史(1650-1400BC)。根據傳說,費斯托斯是Radamanthis國王所建,即米諾安的弟弟。費斯托地靈人傑,古代七位哲人之一Epime-nidis也是出生在此地。
米諾安時期,費斯托斯的地位很重要,後來也參與特洛伊戰爭,在多利安時期地位舉足輕重。Archaic、古代希臘時期,國勢盛及一時,西元三世紀才被摧毀。費斯托斯遺址的參觀路線從皇宮西翼進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通往西庭的十五萬公尺寬的大石梯,旁邊是劇場區。和克諾索斯遺址一樣,費斯托斯有圓型大地洞、大廣場,住宅區;遺址中間依稀可看出是當年主要的房間部份,有許多石隔房間,北邊則是皇室居所。在皇宮發現的費斯托斯圓盤目前收藏於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展示,遺址只剩幾個大甕。
馬利亞皇宮:面向大海的遺址
馬利亞皇宮遺址離馬利亞城(Malia)三公里, 和克諾索斯、費斯托斯的建築群一樣,有座複雜的皇宮和城市屋宇結構。不一樣的是,馬利亞皇宮並非建於山丘上,而是建於富饒的平原,面向著大海。馬利亞皇宮佔地7500平方公尺,1915年由Chatzidakis發現的,後來法國考古學家接手。馬利亞皇宮在考古學的觀點來說,是屬於地方性的皇宮。據說,宙斯和歐羅巴的第三個兒子色佩東(Sarpedon)統治這個地方。
札克羅皇宮:貿易鼎盛的據點
札克羅(Zakros)是唯一一座不在伊拉克裡翁省內的皇宮遺址,也是目前發現最小的米諾安式皇宮。位於東克里特的札克羅靠海,推測札克羅是米諾安時期對埃及、安納托利亞、敘利亞和塞浦路斯的主要貿易點。札克羅皇宮的建築形式也是和其他皇宮一樣有迷宮般的走道和房間。出入口位於東邊,直通港口,西翼則是聖地。
帕雷歐霍拉(Paleochora)
位於克里特島西南角的帕雷歐霍拉,60年代被追求自然、解放心靈的歐美嬉皮發現,使得這座原本寧靜的偏僻小漁港成為一處度假聖地。帕雷歐霍拉現在仍不失寧靜氣息,不僅是背包自助旅行者喜愛的地方,也吸引許多帶著小孩的家庭前來度假。
帕雷歐霍拉位於岬灣上,兩邊臨海。岬盡頭的山丘上有座十三世紀威尼斯城堡,城牆已破敗得不多了,形同一廢址, 但登高可一覽小城全景;城堡內一片荒蕪,長滿許多一團又一團的紫色植物。帕雷歐霍拉吸引遊客的不是這座城堡,而是兩個迥然不同的海灘。公車站位於主街El Venizelou,Lissos 旅館就在公車站對面,下車後,從旅館對面的巷子進去,這裡有許多房間出租,走到底就可以找到石頭海岸,往右可抵達舊港,往左可到石頭海灘。
帕雷歐霍拉的石頭海灘相當棒,非常受家長的喜歡,鵝卵石的沙灘,水不深,很乾淨,適合小孩嬉水,也是海泳的最佳地點。迎風的另一處沙灘則是該城主要的弄潮地,成排的遮陽傘綿延數百公尺長,就可知它有多受歡迎。El Venizelou 有許多複合式的咖啡餐館,旅遊中心也在這條街上,離公車站三條街口遠。連接舊港和沙灘的東西向大街Kontekaki,有許多食館、旅館以及數家旅行社、租車行。郵局位於沙灘的濱海大道。帕雷歐霍拉要找吃、住的地方很容易,到處都有,而且入夜後蠻熱鬧。
薩馬利亞峽谷
薩馬利亞峽谷(Samaria Gorge)是克里特島最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它是希臘境內,也是全歐洲最長的峽谷地形,到克里特島西部旅行,很少人會錯過這趟有益健康的自然景觀旅程。1962年,薩馬利亞峽谷被希臘列為自然國家公園,拔地而起的山戀形成的山谷高達500、600公尺以上,峽谷最寬處有150公里,最窄的兩峰之間甚至只有3公尺的距離,景觀壯麗。
走薩馬利亞峽谷,千萬記得要穿一雙最舒服的運動鞋,因為路不好走,沿路崎嶇,河床多石。從山區村落歐馬羅(Omalo)再進去山內的克西羅斯卡羅(Xyloskalo),是薩馬利亞峽谷的北邊入口處,從此起程一直到峽谷出海口的阿吉亞.努美利(Agia Roumeli),全長十八公里。也有人反著走薩馬利亞峽谷,由於是一直在爬坡,更累,更具挑戰性。清晨搭上從哈尼亞(Hania)開往歐馬羅(Omalo)的早班巴士,約經一個半小時可抵薩馬利亞之旅的起點,也就是巴士的終點站,即使是六月的夏季,高山上的空氣還冷得很。最好穿件薄長袖上衣,等步行後身子暖了再脫。
進入峽谷公園,扶木梯彎延依山而建,非常陡峭,沿路得注意落石。二十分鐘後可到達第一處休息點,喝口冰涼的山泉解解渴,經過下坡路段的第二處休息處,已可聽到溪水聲。薩馬利亞峽谷山有野生動物及各種植物、花朵,山羊則是薩馬利亞峽谷的代表動物。走了六、七公里的路程,來到相當寬廣、宛如一座山谷的河床,滿地大大小小石頭。經過石橋抵達已成廢墟的舊薩馬利亞村,樹蔭下有數張野餐桌椅,是來往遊客用餐的好地方。再往前走,便進入薩馬利亞峽谷最戲劇化最精彩的景觀。
白山山脈(Lefki Ori)山峰間和佛利卡斯山(Mt Volika)之間形成的薩馬利亞峽谷,遊客延著河床,順溪攬勝12公里處的峽谷最窄,只有3公尺寬,稱為「鐵峽谷」(Iron Gate),此處河水湍急,是全程的焦點。從峽谷仰望層層堆積, 經過上千甚至萬年的岩層巨石的山峰,一定會感動於它的那份雄偉壯麗。當你出了南口,五、六小時的健行接近尾聲,上衣已濕,兩腳發酸,也漸漸感受到強烈的海風以及海洋氣息,因為峽谷的出海口——阿吉亞.努美利(Agia Roumeli)就在眼前。你可不要因為艷陽高照就躲在海邊餐廳納涼,因為接著應該換上泳衣,跳下海,享受清涼的地中海水浴,或是在沙灘打個小盹,做個日光浴。完成一趟名符其實「上山下海」之旅。
【世界旅客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