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流傳歷史久遠,在海南島北部的海,市、瓊山 市、定安縣和澄邁縣的市鎮居民中食用比較普遍,而且是節日喜慶必備的像在吉祥長壽的珍品。
海南粉其白如雪,其細如絲(與馳名的桂林米粉、雲南過橋米線相比,其纖細的程度是上述米粉所不能比擬)。其食法,北方人叫「涼拌」,海南人叫「醃粉」,即在制好的米粉上加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蔥花、肉絲、香油、酸菜、香菜等。正因為海南粉的細,所拌的料才能入味,經拌均後其味醇香撲鼻,餘味無窮。吃後再加上一勺用海螺煮的海螺清湯,更是鮮香無比。
以往,海南粉是海府地區傳統小吃。當地人將海南粉當早餐吃,當正餐吃;平常吃,過節吃;自己吃,待客吃。就像廣州人請朋友上自家時常說:「到我家飲湯!」一樣,海府人說的是:「上我家吃粉!」。
如今,海南粉已風靡全島,成為名副其實的「海南粉」。
海南粉有兩種:一種是粗粉,一種是細粉。粗粉的配料比較簡單,只在粗粉 中與進滾熱的酸菜牛肉湯,撤少許蝦醬,嫩椒、蔥花、爆花生米等即成,叫做 「粗粉湯」,而細粉則比較講究,要用多種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攪拌醃著吃,叫做「醃粉」。海南粉通常指的就是這類「醃粉」。
風味特色:
多味濃香,柔潤爽滑,刺激食慾,故多吃而不膩,愛吃辣的加一點辣椒醬則 更起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時,加進一小碗熱騰騰的海蚌湯摻和著吃,更是滿 口噴香,回味無窮。
由於海南島地處我國最南端,糧食類以大米為主,所以米粉類小食在海南比較普遍,抱羅粉則是其中比較 有代表性的一種。
抱羅粉因盛起文昌市的抱羅鎮而得名,相傳自明代起抱羅粉就成為抱羅鎮著名四鄉的美食了。
抱羅粉屬湯粉類,其貴在湯好,湯質清幽、鮮美可口、香甜麻辣。抱羅粉的湯較甜,但是這是一種獨特的鮮甜,甜而不膩,且甜中帶酸、酸中帶辣,其味妙不可言。
舊時的抱羅粉粉湯通常是用牛骨煮湯配製而成,現在的粉湯則吸收了粵菜的上湯製法,用多種原料熬煮而成,其味較之舊時的粉湯更加鮮美。用這種鮮湯沖調米粉條配上精製牛肉乾、瘦肉絲、粉腸、花生仁、少許酸筍、酸菜骨、辣椒等配料、佐料,當然會引起您強烈的食慾。
一碗抱羅粉既可以充飢解渴,又是一種美食享受,難怪抱羅鎮一帶人們自古就把「上市食粉」當作一大樂事。
陵水酸粉是陵水一帶的風味小吃。其粉圓且長,外觀象「桂林米粉」「雲南過橋米線」。其食法與以上
海南粉、抱羅粉相同,但其醃料與以上不同的是,吃時再加上當地一種味道相當鮮美的沙土蟲。此外吃時再加上酸醬,其特點是既香又酸,嗜辣者再加一小勺本地產辣中之辣的「燈籠辣椒醬」,更是香、辣、酸三味俱全。
據說海南粉的發源地在澄邁,可能是水質與草料的關係,澄邁的肉牛肉質優良,「瑞溪牛肉乾」更是聞名
遐邇,由於「瑞溪牛肉乾」的加盟醃料, 為澄邁粉增色揚名。
加積(瓊海市市府)是海南著名的僑鄉之一,加積牛腩粉用的粉為粗粉(形似桂林米粉),當地廚師吸收東南亞飲食的長處,獨創的「五香牛腩」遠近揚名,以「五香牛腩」為主要醃料的加積粉,香味濃郁,吃後餘香留齒。
以上所述的粉食均為滾圓的粉條,而塔洋(位於瓊海市內),「粑炒」所用的粉,廣東人叫「沙河粉」,海府人叫「粑條」,塔洋本地人則叫「白粑」(本地人將「白粑」下鍋煮成湯叫「粑湯」,用油炒叫「粑炒」)。
(星辰美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