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9日訊】最近政壇興起一股清廉風。在一連串弊案爆發後,執政黨開始進行「自清」的動作,包括:成立廉能委員會、官員財產信託、以及在許多大小場合的公開宣示等。
據報導,這幾天外交部爆發秦性和楊性官員涉及偽造文書案,新任外交部長也主動公布此案,強調以「勿枉勿縱」的原則處理案件。為了表示清廉,政客們動作紛紛。近來,在野黨也輸人不輸陣,在宣示清廉的行列中沒有缺席。
看到朝野之間為了比誰清廉,而做出種種措施、喊出種種口號,是否真能達成效果,目前尚不知道。然秉持著「有競爭才有進步」的信念,我們也只能樂觀其成。
但清廉難道不是身為公僕的必要條件,甚至只是基本要求罷了嗎?曾幾何時,清廉竟變成了一種高貴的特質?還是,在一片弊案疑雲重重的氛圍下,清廉已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甚至,政治人物還喊出一切遵循「最高道德標準」的口號。難道清廉還有最低標準、普通標準、以及最高標準之分?
「廉」與「能」應當是一個政治人物的必備條件。有「廉」,我們才能期望他(她)真正想為人民做事;無「廉」,整天只管自己又賺了多少,哪有真心放在人民身上?有「能」,才能帶領大家在國際競爭下向前邁進;無「能」,則錯誤的決策之害更甚於貪污。
台灣目前已從龍首變龍尾,經濟衰退、國民所得停滯不前,更是人民普遍的心聲。當政客們整天在宣示清廉時,請大家別忘了,清廉是任官的基本條件,謹守清廉之本分乃是應該,而沒有所謂高標準問題。在每日清廉秀的表演之外,也請政治人物展現出你的「能」,告訴民眾牛肉到底在哪裡?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