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人氣 61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羅莎編譯)國際前鋒論壇報2月8日推出了如何面對全球化挑戰的專欄﹐該專欄之目的不在於爭辯市場力量對全球的散布究竟是好還是壞﹐或是否應繼續允許該力量的進行或想辦法阻止﹐而是探討如何邁向越趨整合的全球經濟。

距離第一次看到“全球化”的字眼已經過了20年﹐剛開始全球化的意涵多係西方國家的公司為了與對手在價格上能有所競爭﹐而向日本、韓國、中國及其他國家進口。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全球化的行為模式已變得較複雜﹐亞洲公司則開始在西方國家從事設計以及組裝產品﹐而西方國家也將許多工作外包﹐包括製造業及服務業。

到了2000年時﹐有關全球化的利弊引起了非常熱烈的討論﹐有人認為全球化導致產業快速變化使得勞工階層很難適應﹐有人則認為因產業變化快速而讓資源的使用能更有效率。而現在﹐不論全球化是好是壞﹐可以確定的是﹐它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情﹐除非每個國家都同時決定關閉跨國的商業、移民及金融交易﹐否則全球化勢必會持續進行。

面對勢不可擋的全球化﹐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才能邁向更全球化的經濟呢?報導中所提出的答案是:調和及規範。

WTO秘書長Pascal Lamy表示﹐“邁向全球化的世界經濟最大的挑戰在於﹐要維持其人性化及公平性﹐也就是必須在價值觀、規則及程序上獲得認同﹐才能建立一套必須的管理機制。而這也就是為什麼WTO的國際貿易規則必須取得所有會員的共識﹐而且必須再進一步改進及加強”。但也有人提出應該訂定更多規範以保護勞工的主張。國際食品、農業、旅游、餐廳、菸草及聯合工作者協會秘書長Ron Oswald表示﹐“市場不可避免的會向下施加壓力﹐對於勞方及組織而言﹐最大的挑戰在於抗拒向下的壓力﹐通常該壓力是透過薪資及生活水準以及權益來運作。”

新加坡國際商會執行長Philip Overmyer指出﹐“當全球經濟越趨整合﹐你將發現潛在客戶、伙伴、供應商及競爭者可能從全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中出現。必須清楚知道這些不同的人需求、特性是什麼﹐你才能發展出你的策略。”

如果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那麼就很難對未來做規劃。1980年代﹐美國人會鼓勵小孩學習日文﹐但現在就必須學中文了。

發展特定的技能、發明特定的技術或通過特定的法律來順應目前我們所面對環境可能還不足夠﹐而是必須發展出可以讓你取得許多技能的技能、發明可以設定創新階段的技術﹐以及通過一些不同類別規範的法律﹐換言之﹐就是要創造一個能面對快速變動時代的一個具有彈性的決策平台。教育、退休金、智慧財產權法令、租稅政策、研究費用、在職訓練﹐以及金融制度等﹐這些所有的領域都已感受到全球化的效應。

全球化經濟整合使得每一項單一議題都變得複雜,而唯有具有知識的人﹐才能在全球化經濟的戰役中勝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觀點】自由化、民主化的煙火
南韓決定積極推動韓流全球化以提高國家形象
台灣積極推展數位內容產品  今年目標3700億
導致《冰點》停刊的袁偉時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