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天儀波士頓報導) 波士頓公立圖書館於十二月二日下午在該館一樓的研究圖書館啟新室(Orientation Room)舉辦了「莎劇品味」中文研討會﹐由方光珞博士主講﹐與來賓分享她欣賞莎士比亞詩歌及戲劇的心得與樂趣。
莎士比亞可謂是西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與明末《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是同一時期的人。一生共創作了三十八部劇本,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他不但創作了許多最催人淚下的悲劇﹐如大家熟悉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他的很多喜劇也是在英國舞台上曾經上演過的所有戲劇中最引人發笑的﹐如今年夏天在波士頓公眾公園上演的《馴悍記》。
除了戲劇外﹐莎士比亞還熱愛詩歌創作﹐一生作有一百五十四首的十四行詩。其詩歌採用自創的風格﹐即四句﹑四句﹑四句﹑兩句共十四行的格式﹐採用對比﹑借喻等手法﹐創作出獨特的毫不拘謹﹑自由奔放及想像力豐富的莎氏風格﹐而莎士比亞亦更願意被人視為詩人﹐而非劇作家。
當日方光珞博士與大家分享的是莎士比亞第十八首的十四行詩(Sonnet 18)﹐由辜正坤翻譯。莎士比亞透過修辭性的問句﹐說我是否應該把妳比喻為夏日﹖夏日雖然美好,但是他的情人更好,完全沒有夏日的缺點。接著又說即使如此,女人的美貌終究還是難保不會因意外而失去,或是隨著年歲而衰敗。然後話鋒再又一轉,說自己萬古流芳的不朽詩篇,才是女郎的優美能夠恆久的保證。詩中寫到﹕
每一種美都終究會凋殘零落﹐
或見棄於機緣﹐或受挫於天道無常。
然而你永恆的夏季卻不會終止﹐
你優美的形象也永遠不會消亡﹐
死神難誇口說你在它的羅網中遊蕩。
只因你借我的詩行便可長壽無疆。
方光珞博士認為這首詩不但充份表現了莎士比亞對比烘托借喻的高超手法﹐還凸現了他浪漫但又不失俏皮可愛的一面﹐讓人看後發出會心微笑。方光珞博士還探討了莎士比亞詩歌中的韻味﹑劇作中的包羅萬象﹑故事中不同人物對待事情的不同反應、莎士比亞的生平等。
方光珞博士是安徽桐城人,生於洛陽,在台灣成長,台大外文系畢業,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英國文學博士﹐博士論文就是莎士比亞。她曾在台大、舊金山大學和南開大學等校任教英國文學。
「莎劇品味」是波士頓公立圖書館近期舉辦的第二次關於莎士比亞的研討會﹐該圖書館在每月的第三個周二將定期舉行莎士比亞讀書會﹐活動免費公開,查詢陳貴英(Kay Chen)或楊慶儀(Caroline Young),617-536-5400,分機2339。(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