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會突然對外關起商業大門嗎?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11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報導) 中共近來對外國公司採取更嚴厲的政策,不禁令人懷疑中共是否依然歡迎外資。而中國內部反對外國企業的聲浪也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付出太多成本,中國並未從眾多的外國投資者身上獲得多大利益。

《新聞週刊》12月4日版報導說,最近幾個月,中共突然改變投資規定,迫使國際公司改變其公司文化,例如強迫古狗(Google)遵守中共的審查制度以及要求沃瑪爾(Wal-Mart)允許成立工會等。

我們可以看看過去半年:儘管花旗集團主導的國際財團贏得競標可以買下一家中型中國銀行85%的股份,但是中共當局拒絕讓花旗集團持有超過20%的股份,其目的是為了讓銀行掌控在本國手裡。

雖然中共高層官員曾經歡迎私有財產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力量,然而有關當局後來削減了卡萊爾集團(Carlyle Group,或譯凱雷集團)被允許取得一家機械公司的股份。

今年9月,中共官方媒體新華社要求彭博通訊社(Bloomberg)和路透社之類的金融新聞媒體只能透過新華社出售報導。古狗同意在其中文第三版的搜尋引擎中過濾搜尋結果。而在今年7月,一度被視為中國零售業正面力量的沃瑪爾屈服於中共的壓力,允許中華全國總工會進入其商店中。這有效地在沃瑪爾和員工之間安插了共產黨組織。

很多專家表示,中國現在已經大部份完成市場開放的階段性工作,這是它當年加入世貿的承諾,現在已經沒有進一步自由化的理由了。或者說,外國公司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

先前負責亞洲地區的美國前商務部副次長萊文(Hank Levine)說:「我認為在過去一年左右,我們看到中共政權在對外國投資的某些方面加嚴了控管。」萊文現任位於華盛頓的顧問公司「石橋國際」(Stonebridge International)的資深副總經理。

目前,中國內部質疑外國投資的聲浪越來越大。有些人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付出太多成本。在要求外國汽車製造業者等提供個人技術長達25年之後,中國並未建立國際上知名的自有品牌。

相同的聲音指控外國公司以比本國還低的道德標準在中國經營事業,助長了貪污問題。在中國各地掀起反抗貪腐和社會不公的浪潮之後,中共領導人現在比較關注市場改革的不利一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媒體稱矽谷成中國經濟間諜犯罪溫床
外資扮推手 台股紅不讓
扁:外資併購日月光 對台有信心
台灣主要日報頭條新聞標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