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8日訊】(亞洲時報 羅少蘭撰文) 前俄羅斯間諜利特維年科証實死於放射性元素釙210,他父親形容兒子是死於一個極微型的「核武」,事件由一宗奈人尋味的離奇暗殺事件,演變成受高度關注的公共安全事件,工黨政府內閣數度召開代號「眼鏡蛇」的跨部門緊急應變會議,英俄關係頓時變得非常緊張。奇怪的是,特務暗殺手法以乾淨利落、不惹人注目為主,這次選用惹來全球關注的核元素,是否另有別情?另類核武是否已經誕生?
案件原先只由蘇格蘭場調查,現時情報機關軍情五處及軍情六處也加入調查行列;外交部召見了俄羅斯駐倫敦大使,要求提供一切可協助調查的資料。公共健康部門在利氏中毒當日到過的日本餐廳及酒店發現放射性物質,呼籲曾經到訪該處的市民聯絡當局,至今有超過三百名市民求助。內閣成員北愛大臣凱恩首先打破沉默,公開批評普京,指他的所作所為嚴重打擊自由民主,令英俄關係進一步緊張。
自警方証實利氏所中的是釙210後,輿論更加認定暗殺有政府支持,據稱全球只有少數的核設施有能力生產這種物質。問題是,克里姆林宮要清理門戶,手法何其多,一粒子彈、一次車禍就可達到目的,為何要用上高技術、易失控,而且備受注目的核原素?究竟勞師動眾,所為何事?
正如利氏的父親所說,他是死於一個極微型的「核武」,若兇手真的受克里姆林宮指使,背後克宮肯定在殺人以外,有其他普通人難以理解的目的。
近年成熟的核武國傾向生產小型核武,這次用上釙210暗殺或許是要展示駕馭核武技術的程度。美、俄、中等核武國因為大型核彈頭開發成本高、實用性低,而且大約十五年就需要報銷,所以近年開始發展小型核武,有別於大型的「戰略核武」,這些體積細小的武器被稱為「戰術核武」,因為可收藏於公事包內,又稱「公事包核武」。美國首先於 1991年研發生產,其後俄羅斯及其他先進核武國家也跟進,雖然俄羅斯曾經否認研製成「公事包核武」,但美國監察組織指俄羅斯不但擁有該種核武,而且曾經被車臣游擊隊偷走數枚,游擊隊更一度以這些核彈威脅莫斯科。
今年九月,以色列報章引述副總理佩雷斯表示,納米化、微型化是未來武器的趨勢,以色列將全力研發,原因是武裝或游擊隊均以小組形式活動,故未來武器無須大,足以殺害一組人就足夠。利氏遭暗殺証明「核武」可以微量使用,透過飲食及呼吸用於一個或一組人身上,核武除了可以如公事包般大小,也可向微型化發展,符合佩雷斯所形容的納米化趨勢。
俄羅斯是武器出口大國,這次暗殺事件獲全球傳媒大篇幅報道,而且利氏的死因經由西方國家警方証實,肯定是死於釙210無疑,對其他有野心掌握這種應用方法的國家,或可收廣告宣傳作用。據報伊朗在進行濃縮鈾活動的同時,也計劃進行釙研究,這暗殺新聞看在德黑蘭眼中,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此外,利氏在英國流亡六年間,跟同是流亡的前俄羅斯寡頭布列佐夫斯基及車臣游擊隊領袖過從甚密,更匯聚成一股反普京力量,若車臣游擊隊真的如美國核武監察組織所指,曾經偷去俄羅斯的戰術核武並以之威脅普京,那麼這次用上核技術進行暗殺,就大有以牙還牙的意味,可收震懾、阻嚇之效。
無論如何,英國調查人員至今對暗殺仍抱開放態度,仍循多方面進行調查,未有認定克里姆林宮是主謀,或許在猜度之餘,也應抱持開放態度,因為利氏背景複雜,難以肯定調查結果會否另有所指。(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