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女人味 浪漫 性感 裝可愛

人氣 16
標籤: ,

【大紀元11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甘麗梅/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大部分的男生認為外表時尚的美女,回到家一定也是穿著性感蕾絲或可愛印花圖樣的居家服,就像日劇或電影影集中的女主角,不管外出或在家都一樣迷人。

事實真是如此嗎?相信不少女人心中正感到不安,因為她們的居家服裝多半都是舊T恤配運動褲或乾脆一件毫無品味可言的夜市牌睡衣,「反正回到家穿什麼誰知道呢?」小心啊!就是這樣的心態讓不注重居家服的女人們漸漸變成了與性感絕緣的邋遢黃臉婆。外人也許不清楚真相,但這種讓人提不起「性趣」的歐巴桑打扮,你的老公或親密愛人卻是天天看在眼裡,長久下去可不妙啊!

新一代的年輕美眉對於居家穿著倒是出乎意料的重視,Easy Shop公關經理黃碧慧透露,也許是受到電影影集和時尚流行的影響,看到女主角即便在家裡也穿著可愛迷人的居家服,間接帶動了女生愛模仿的心態。黃碧慧表示,根據實際銷售狀況,年輕美眉偏愛有著可愛印花且外衣化的居家服,最好是介於居家和外出服之間的款式,加個外套就能出門了!而熟女級的姊姊系則多半喜歡性感型襯衣,不僅觸感輕柔,也兼具情趣附加價值。

超口愛公主系

不管是裝可愛還是真可愛,公主系的衣服總是能收服女人追求可愛的心理。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過於暗沉色系的衣服會讓人產生壓迫與束縛感,而點點狀的圖案可以提升人內在的快樂因子潛力,因此Easy Shop公關經理黃碧慧建議居家服顏色最好以粉嫩的亮色調為主,而以碎花團和蝴蝶結裝飾的細肩帶連身襯衣裙,特別受到公主風美眉的喜愛。

Lejaby大量運用碎花和頂級黎巴蕾絲拼接的兩件式細肩帶浪漫居家服,洋溢著純真熱情的女人味,而有著蝴蝶結和荷葉邊裝飾的燈籠短褲復古設計,就像中古世紀英倫公主的睡衣風格,更迎合了超口愛美眉的品味。

至於Anna Sui的居家服,則以舒適的純棉布料搭配獨特的袖口細節來拉攏女孩的心,寬袖口的設計特別讓人覺得有著公主般的高貴優雅,其中一款繫蝴蝶結的長袖小外套搭配長褲,更是秋冬非買不可的推薦商品。

馬甲線條設計的Morgan上衣有著宮廷的色彩和女孩最愛的柔和碎花圖案,獨特的百褶下擺設計超口愛,而來自西班牙的Women’Secret則以小圓點圖案搭配可愛的條紋短褲來詮釋女孩居家的青春活力,甚至裝可愛的卡通圖案都上場一較高下,據說買氣還不賴呢!

性感浪漫姊姊系

偏好性感風情的姊姊系熟女,對於大片蕾絲或繡花的華麗感細肩帶襯衣裙特別愛不釋手,尤其是觸感柔滑的絲綢材質,更是情趣與性感的代名詞。華麗的設計取向加上永不褪流行的浪漫蕾絲緊緊抓住熟女的品味,Barbara秋冬Tango Tango系列便是將進口satin材質加上華麗刺繡蕾絲,搭配高腰剪裁和後背交叉美背細帶設計來拉高身體完美比例,整件不透明的材質讓妳性感而不走光。

himico神秘的黑色襯衣裙則以中世紀貴族宮廷衣裝為靈感,以高透明度的蕾絲、珍珠圖樣刺繡蕾絲和拉歇爾(Rasechel)蕾絲搭配設計,帶有小小的華麗感,卻又不失其優雅氣質,尤其是罩杯與胸下圍抽細摺的細部處理,可將胸圍修飾得更豐滿,讓熟女們更加自信滿滿。

此外,性感襯衣也能詮釋出可愛的夢幻風情哦!himico精雕美人款的綠色娃娃裝式小襯衣加小褲褲,以小圓點和花瓣裝飾,搭配下圍下擺兩段式剪接,可愛又性感,讓熟女也能展現蘿莉塔式的另類性感風情。

2006秋冬內衣刮起的民族風,到了居家服領域也不例外,瞧瞧Lejaby「東方俄羅斯」網繡系列,透明的彈性薄紗搭配俄羅斯風格的刺繡圖案的夜黑色薄紗上衣,將東歐民族圖騰融入貼身精品中,呈現浪漫的摩登時尚風格,是熟女們不容錯過的外穿式襯衣。

實用至上的日式居家服

講究自然純淨風格的日式居家服最大的特色就是非常實用,除了重視天然材質的運用外,在細部特別著重剪裁和優雅裝飾的特色,讓日式居家服有著與西式居家服截然不同的風格,以本季山本耀司居家品牌Y’s for living季節限量的居家服為例,造型多變化的「日式連身圍裙」與「外搭披肩」是這一季特別推薦的款式。充滿日式文化風格的連身圍裙款,可外搭在短衫、薄衣外保暖,同時展現獨特的個人風格。

而以服飾配件角度發展出來的披肩設計款,可扣上不同的釦子或搭配胸針做不同的造型,延伸頸部線條並變化出優雅的垂墜感。更重要的是,如果臨時趕著出門,只要披肩一罩上,就能馬上變裝,可說兼顧舒適方便與流行感,不僅可在家穿、也適合外出穿著。特別採用純棉或羊毛等天然材質和人造纖維以9:1的比例混紡,既可以讓衣服柔軟又保暖,還能增添光澤度且不容易皺,此外也有局部防風效果,適合早晚溫差大的秋冬氣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餐 食界新時尚
查爾斯王子阻名牌厰Burberry遷移大陸
決戰時裝伸展台節目 毒舌設計師桑提諾抵台
楚一杵:出賣教育資源結出惡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