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府城禮餅專家舊永瑞珍

孫幗英 文、攝影

人氣 36
標籤:

結婚是人生大事,婚禮過程中也含藏很多與文化有關的美食傳統,其中最重要的,除了喜宴外就屬訂婚禮餅。古都的府城,保存了許多傳統習俗與美食,位於永福路的舊永瑞珍製餅廠即是府城做訂婚禮餅的經典老店之一。

90年前,張炎在鬧區水仙宮旁創立了舊永瑞珍製餅舖,二次大戰時毀於美軍轟炸,光復後遷到現址。其子張再興小學畢業就跟著張炎學習做餅,60年來他的敬業精神不但穩固了家業,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創造了財富,更儼然成了府城傳統文化的一部份。張再興的兒子張瑞麟表示,他們從來不做行銷,但是3代都是在這裡訂製喜餅的老主顧卻很多。

中式禮餅通常有古肉餅、水晶、鴛鴦餅、烏豆沙、綠豆沙、白豆沙、蓮容、棗泥、芋泥、腰果伍仁等口味。中國人喜歡團圓,喜事更要圓,喜餅當然就是又重又厚實的大圓餅。張瑞麟表示,以前大家庭人多,大塊圓餅很受歡迎。約30年前開始流行一盒6塊裝的方形禮餅,有6種口味,適合小家庭食用。

堅持古早味

2個店面寬的舊永瑞珍,明亮的門市部顯得有點冷清,架上只有10多種小而美的中式禮餅,和一疊疊小盒裝的單個禮餅。令人不禁懷疑,難道中式禮餅真的已經過氣了?張瑞麟笑說,其實生意不錯,架上幾百個的小禮餅幾乎都能2天內售完,盒裝禮餅也仍有不少愛好者。因為,他們的禮餅保存了最傳統、最道地的古早味。

舊永瑞珍的月餅保存了最傳統、最道地的古早味。

張瑞麟透露,舊永瑞珍有個陣容極其堅強的製餅團隊,製餅廠幾十年來一直維持著10個製餅師傅。年紀最大的大師傅今年70多歲,從小跟著張炎做餅,迄今已做了60年。另有一位60幾歲的師傅,40多年前在美軍基地做西點,當時月入1千美元,美軍撤離後,在這兒也做了40年。此外大多是工作30、40年以上的老手。他們一輩子默默的盡忠職守,爲人們製造傳統美食,爲舊永瑞珍賺進財富。張瑞麟指出,手工製造,難免品質、口味會有點變化,但是這群老師傅卻能準確的掌握每一個產品,誠屬難能可貴,也是舊永瑞珍之所以屹立不搖的重要因素。

為什麼這群師傅們能如此堅守崗位?張瑞麟表示,因為舊永瑞珍從不裁員,工作穩定、待遇不錯是留住人才的最大誘因。訂貨少,幹完事就早下班;訂貨多,一天16個小時都得趕工。老闆、員工同心協力,一起打造金字招牌「舊永瑞珍」。

老師傅的手能準確的掌握每一個產品,爲人們製造傳統美食。

張瑞麟表示,舊永瑞珍並沒有擴大營業、永續發展的企圖心。不過,歷史累積的底子太厚了,已經成了府城文化的一部份,也倒不了。現在陪老人家繼續爲鄉親服務,或許把門市部和禮餅包裝弄得更美觀一些,讓自己和顧客開開心吧。◇(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火紅的嫁女餅(圖)
自己動手烤餅乾 蓋一間童話糖果屋
自己刨起司絲做焗烤料理 健康與美味加分
享受黃油的美味就在細節中 避免10種錯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