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9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甫上任兩週的日本新科首相安倍晉三,8日搭乘專機展開出訪中國、南韓的外交破冰之旅。安倍抵達北京後,隨即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舉行會談,雙方並發表聯合新聞公報。日方在公報中邀請中國領導人訪問日本,中國表示感謝與原則同意。
日中無法接受北韓核試
安倍是日本第一個首度出訪便選擇中國的首相,他此行最大的目的是重啟因靖國參拜問題,而停滯多時的日中與日韓溝通管道,並且希望藉此機會聯合兩國力量,共同遏止北韓繼續進行核武實驗。安倍8日晚間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他無法排除北韓進行核子試爆的可能,但中日都同意,北韓核試是「無法接受」之舉。不過,在公報中對北韓核試的用語是「雙方深表憂慮」。
在歷史問題上,安倍與溫家寶會談時表示,日本曾為亞洲各國帶來巨大傷害及痛苦,日方對此深刻反省,「此一立場今後也不會改變」。至於中國最關注的靖國參拜問題,安倍向來採取不承認也不否認的「曖昧戰術」,不過他也強調,日方絕不讚美軍國主義,不美化甲級戰犯,並表示他將會採取「妥善的應對」。
溫家寶也對於台灣問題,要求日方遵守「一個中國」政策,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安倍對此回應,日方將繼續根據中日聯合聲明處理台灣問題。這種說法未脫過去日本官方立場,也顯示安倍似乎並未如部份日本媒體所報導,會犧牲台灣來換取北京友誼。
隨後,胡錦濤在與安倍會談時,肯定安倍首度出訪便選擇訪問中國,並表示暌違五年的日本首相訪中,象徵著中日關係的轉機。安倍在會中並提倡中日應建構追求雙方共同利益的「戰略性互惠關係」,中日雙方也就阻止北韓進行核試達成共識。在聯合公報中,對於東海問題,中日雙方確認,應堅持對話協商。兩國還同意透過中日安全對話和防務交流,增進安全領域互信。
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中國態度丕變,除與對日強硬的「上海幫」失勢外;另一方面胡錦濤「和諧社會」中多項環保、資源政策,皆仰賴日本技術與資金,兩國會談不僅能改善外交關係,更有助於內政的推動。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