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詹姆斯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十月廿五日發表柯爾(Bernard D. Cole)專文分析中共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發展戰略,柯爾現任美國國家戰爭學院(National War College)教授,專攻國際歷史,包括太平洋戰爭策略、中美關係及中共國防。本報特摘譯專文如下。
中共海軍針對臺灣,對抗日本及美國
中共人民解放軍海軍近幾年致力於更新現代化軍備,特別是部署新穎、現代化的海軍艦隊,以對抗來自臺灣、日本及美國的現代科技海軍艦隊,以有效嚇阻以及延遲美國海軍的介入,並封鎖或孤立臺灣。
然而,美國對中共與臺灣的台海衝突,向來主張應和平解決,因此中共積極提升海軍軍備以嚇阻美軍的目的是較難達成的,因為美國即使在臺灣關係法中並未承諾會為了臺灣以武力介入台海危機,但其曾在一九九六年春天中共對臺灣進行侵略性的飛彈測試及軍事演習時,派遣兩艘航空母艦介入當時的衝突。所以中共發展海軍的第二項目的-延遲其他國家海軍的介入的可行性則較高。
更新現代化裝備
中共近幾年拜外匯增加之賜,積極改善海軍防禦能力,並且製造現代化的武器,以自製的宋級艦艇(Song-class boats)及購自俄羅斯的基諾級艦艇(Kilo-class boats)取代傳統的R級艦艇以及明級(Ming-class)艦艇
專文指出,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在更新核子動力潛艦艇(SSN),舊有的五艘漢級(Han-class)艦艇將由新式的093級SSN取代,此外,核子彈道飛彈艦艇(SSBN)之部署,也將改變成新式094勁級(Jin-class)SSBN。中共下一階段的軍事發展是在艦艇上引進絕氣推進(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系統,使傳統動力艦艇在低速下潛入水中的時間,由四天延長到最多四十天。
除了潛水艇的現代化外,現行約廿四艘護衛艦及驅逐艦均改裝現代化的裝備以及地對地巡弋飛彈,但在反艦戰及反空戰方面的現代化則有明顯限制,人民解放軍海軍直到二零零四年三艘新式驅逐艦服役後才具備反空戰能力。
仍存在之限制
中共在過去五年雖然積極提升兩棲作戰能力,以運輸多個師部隊跨越臺灣海峽登陸臺灣,但進展不大。另一個有待加強的武裝能力是地雷戰,中共海軍的掃雷艦在最近才開始演習廿世紀的掃雷及清除系統。
海軍航空能力仍是人民解放軍海軍作戰能力最弱的一環,但這或許不構成問題,因為臺灣的位置接近中共空軍的基地位置,而且海軍可以和空軍整合,以彌補這個缺點。但是中共海軍的反潛戰以及偵察戰能力的不足,則是中共空軍無法彌補的問題。
新的海軍戰略
中共在其二零零四年國防白皮書明示海軍的責任為:「防衛中共海事安全及維護其領土海域的主權及其海事權利及利益。」並且強調執行近海作業的重要性、及時備戰能力、加強整合作戰能力以及執行核子反擊能力。白皮書進一步賦予人民解放軍海軍重要的責任,包括建構海事作戰力,特別是兩棲作戰力,以及更新武器及裝備、建構長程精準攻擊能力、聯合演習、及整合海事支持能力。
人民解放軍海軍被賦予的責任最重要的是,為可能的台海武力衝突備戰,這也是海軍進行現代化的充分理由。其次是在制海能力,維護中共在東海的主權。這與中共有必要確保航運安全(SLOCs),以保證日益依賴的進口能源的安全息息相關。但由於中共航運航線很長,由近海海域到西南亞及中東地區的距離太長,因此中共海軍在保衛航運安全方面也僅能發揮部份功能。
中共雖然有長達一萬四千公里的海岸線,以及擁有五千個以上的島嶼,但其過去在國防安全的議題上,通常重視內陸安全甚於海事危機。再者,人民解放軍向來是被陸軍把持,海軍唯有在與海事有關的國家利益考量時才能突顯其重要性。中共的領導人雖然清楚海事利益攸關中共的經濟發展及其本身的政治地位,但中共並未將防衛航運安全以及能源供應安全,列入優先的國防安全政策。
中共現代化的海軍已能執行許多防衛海事安全利益的任務,包括臺灣問題,這雖然確實對美國海軍介入台海衝突危機構成挑戰,但還不足以對美國、日本或印度海軍在東海或由印度海到中東的航運安全等開放海域的海事作業,構成明顯威脅。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