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四日電)據中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人民論壇」報導,近年來,縣委書記這一群體屢屢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在高度集權的體制下,為縣委書記崗位提供腐敗的空間。
許多中共幹部認為,按現行體制,縣(區)委書記的「集權程度」相當高,不僅幹部的提拔任用,就連重大工程的決策,都是縣委書記「一錘定音」。
由於縣委書記一言九鼎,幹部提拔中的組織考察、常委會、書記碰頭會等程序看似「關卡重重」,其實最終體現的多是書記的「個人意志」。
中共縣委書記涉貪案件頻傳,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年幾乎每年都有好幾位縣委書記因經濟問題被「雙規」。僅安徽省近年就有十八名縣(區)委書記因賣官受賄等原因被查處。
據報導,山西省翼城縣原縣委書記武保安在翼城主政的八個月之內賣官索賄二十九次,非法收受賄賂人民幣八十八萬八千元,案發後被檢察機關扣押凍結的財產共計人民幣七百八十一萬多元、美金近九萬元。
耐人尋味的是,在接受審訊的過程中,武保安及其妻子王臨風多次感慨地說,「當書記與當縣長就是不一樣。」
被百姓譏稱為「賣官書記」的陝西商州區原區委書記張改萍,利用職務之便先後賣出二十七頂「烏紗帽」。在賣官過程中,張改萍總是善於運用選人用人制度改革的「手段」。
從案例中不難發現,在一個縣裡面,縣委書記大都手握人事權。據指出,幾乎所有出事的縣委書記,都涉嫌「買官賣官」。縣委書記手中「獨一無二」的人事權,就是這些人的生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