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3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歐盟將於下星期二公佈一份政策文書,這份文書將對歐盟與中國之間的經濟關係給予積極評價,但是也將呼籲中國降低對歐盟的巨額貿易順差、進一步改善人權。
歐盟的打算是在其貿易委員曼德爾森11月訪華前夕公佈這份文書。路透社援引歐盟官員的話說:對於歐盟來說,中國是一個巨大商機,但是歐盟必須正視其內部的貿易保護主義聲音,改變其內部對於有關來自中國的威脅的感覺,而中國在改變這種感覺方面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報導說,歐盟國家的政府和企業界一方面對於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懷有畏懼,另一方面,對於中國市場所提供的巨大契機、以及歐盟在中國的製造業所獲得的競爭力感到興奮,心理是矛盾的。歐盟希望中國更快地由出口型經濟向刺激內需轉變,以減少其貿易順差。
另外,歐盟委員會還將在同時出臺一個有關歐盟與中國總體關係的報告。這份報告預計將表示,中國在人權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歐盟呼籲中國在這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香港《信報》總編陳景祥表示,歐盟對於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難以釋懷—-
陳景祥:歐洲一直都針對中國進口,儘管中國進入世貿以後開放市場,但是中國對歐洲包括對美國的出口都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包括人民幣已經升值一部分到了4%,也鎖不住出口這個強勢。主要是大陸產品競爭力非常強,這個強勢來自勞動成本太低。歐盟就希望再用一些貿易制裁措施,希望能夠減少中國貨品的進口。
這位學者表示,他同意歐盟的建議:中國應當為刺激內需做出更大努力—-
陳景祥:現在大陸銀行存款跟外匯已經長得非常高,但是內需方面卻一直非常疲軟。下一步拉動經濟增長光靠外貿是很難的,所以我覺得推動內需是不可避免的。
有關人權問題,陳景祥說,歐洲方面、特別是歐洲議會強烈希望中國改善人權—-
陳景祥:我覺得那是針對貿易對手的時候提出來的籌碼。包括現在歐洲的情況更明顯,根據我的觀察歐洲議會方面意見比較大。
自由撰稿人、評論家李洪寬表示,中國的人權實際上並沒有好轉,但是歐盟為了跟中國做生意,不願意在文件中說得罪中國的話—-
李洪寬:在政治家之間肯定有這樣的議論,就是為了達到歐盟跟中國之間更進一步的貿易關係,在人權上就要說些好話,給中共政權一個面子。
雖然大家都知道中國的人權狀況進一步惡化,但是歐盟一些政治家尤其是代表企業界貿易這一部分勢力的政治家為了給自己一個面子、找個臺階下,他就會說中國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還遠遠不夠,還要繼續做,這當然更像外交辭令。這恰恰會給外界一個印象,覺得歐洲為了取得貿易上的優勢,寧願把人權犧牲掉。
據悉,歐盟將在星期二公佈的政策文書中重申有關希望中國允許人民幣更快升值的呼籲。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