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推脂、塑身衣無助改變脂肪分布,不過,脂肪組織反覆受創或長期受壓,可能導致萎縮。日前有醫師接獲一名三十九歲女性的案例,她因為工作時習慣將大腿靠在機器上施力,短短幾個月,左大腿前側竟出現一道寬約兩公分的橫溝。
醫師問診顯示,病人並未接受胰島素或是類固醇注射,記憶所及,病灶處也未受傷。不過,病患上班的小型工廠,在她就醫六個月前引進新機器,患者在操作機器時,必須身體前傾、大腿壓在機器邊緣。而患者大腿脂肪萎縮部位與機器邊緣高度一致,推斷是操作機器時反覆施壓在大腿上所致的「半圓形脂肪萎縮」。
仔細觀察發現,患者右側大腿其實也有症狀,只是不如左腿明顯。該名患者改變工作習慣,避免壓迫後,半年後大腿恢復外觀。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半圓形脂肪萎縮是一種罕見疾病,特徵是大腿前和側邊出現寬度約兩公分到四公分、帶狀的水平陷落,大部分病人是二十到四十歲的年輕女性。這種疾病迄今報告案例不過百例,不過,蔡呈芳認為,潛在病患應該不少。
一般認為這種症狀與重複的外在傷害有關,像是靠在桌緣、椅背或洗衣槽邊,甚至穿著過緊的牛仔褲都可能出現。國外曾有醫師發現七例來自於同一間辦公室的患者,他們的腿部都在距離地面七十四公分高的地方出現症狀,正好是該辦公室桌子的高度。醫師建議,工作時避免長時間靠在辦公桌突出的桌緣或是基台邊緣,應該適度變換姿勢,紓解壓力。
不過,醫師也提醒,民眾勿因此認為使用塑身衣也能讓局部脂肪萎縮,可用來雕塑身材!萬芳醫院雷射中心主任張英睿指出,這種因為壓迫所致的脂肪萎縮,前提是點狀受壓或壓力接觸面很窄,但坊間塑身內衣為了穿著舒適,會讓壓力呈面狀分布,也因此,不會有想像中的效果。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任趙昭明說,就算真有產品能讓脂肪組織局部萎縮,但到時候反而要擔心受傷的是不是只有脂肪,說不定還會殃及神經與肌肉,得不償失!
打針不當 也會脂肪萎縮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造成脂肪萎縮的原因除了外傷以及長期壓迫外,不當的打針也是原因之一!一些常常打針的人屁股上凹凸不平,部分寶寶屁股凹個洞,有時是因為該打到肌肉層的針打進了脂肪裡,或是針劑中的藥劑刺激所致。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任趙昭明指出,國外有研究發現,廿五名受試女性中,有廿三人因脂肪層厚,結果打針時藥物只打進脂肪,打不到肌肉,變成「脂肪注射」。
另外,如果進行皮下或肌肉注射時,注射液不純淨或有雜質,這些雜質又不能被身體吸收的話,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發炎產物,不但可能引起脂肪萎縮,更嚴重的反應可導致脂肪壞死,引起疼痛和表面皮膚腫硬。
要避免因為打針造成脂肪萎縮,除了長期打針患者應該時常改變注射部位外,可以搓揉的針劑像是抗生素等,在注射完後,要儘量搓開。
成年人如果臀部脂肪較多,注射時最好使用長針,或打在上臂。如果有疼痛的情況,可以熱敷。當然,若醫師認為沒有必要,不要要求打針,減少注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