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3日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在出席一個論壇時指出,目前中國近岸海域受污染面積約有十四萬平方公里,海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
據新華社報導,李曉明在廈門舉行的「中國海洋學會第三屆海洋強國戰略論壇」上表示,中國近岸海域典型生態系統破壞嚴重、資源衰退、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災害頻發、近岸海域功能受損、生態系統脆弱等問題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陸源污染物排海總量顯著增加。上個世紀末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總量為八十多億噸,各種污染物質近一千五百萬噸;而去年排放入海污水達三百一十七億噸,污染物入海量達二千五百三十四多萬噸。
二、近岸海域生態脆弱。目前中國大陸近岸海域生態環境系統處於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超過七成;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累計濱海濕地面積減少五成,紅樹林面積減少三成七,珊瑚礁面積減少八成。
三、海水養殖環境不容樂觀。五成一的養殖海水中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的含量超過二類海水水質標準,九成以上的貝類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四、赤潮災害頻發。大面積赤潮和有毒赤潮明顯增加,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五年全海域共發生赤潮四百五十三次,累計面積超過九萬平方公里;今年上半年已發生赤潮七十三起。
李曉明指出,中國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產生巨大的環境壓力、海洋環境保護缺乏宏觀規劃和法規標準、海洋環境保護資金技術短缺、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等是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