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發展加深貧富鴻溝 叛亂活動日增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特稿)印度近年經濟發展迅速,但也加深了貧富懸殊與城鄉發展差異的鴻溝,造成早已存在的各種武裝叛亂活動更形惡化。從西北部喀什米爾、東北部阿薩姆、西孟加拉到南部坦米爾以及各地的毛派激進組織,襲擊軍警、綁架勒索、破壞設施等事件層出不窮,對印度政治與社會的穩定構成極大挑戰。

印度媒體報導,在以回教徒為主的印屬喀什米爾地區,雖以高山美景著稱而有「人間天堂」美譽,但當地部分回教極端組織為實現獨立或與巴基斯坦合併目的,幾乎每天與政府軍發生武裝衝突;據官方統計十多年來已造成四萬多人喪生,叛亂組織則聲稱有十萬人喪生,而印度政府在當地採行高壓軍管政策,也招致人權組織抨擊,使印度欲成世界大國的美夢蒙上陰影。

喀什米爾反政府的武裝組織可說不勝枚舉,有「虔誠軍」、「穆罕默德軍」、「伊斯蘭聖戰組織」、「塔里克聖戰組織」、「阿爾巴達爾聖戰組織」、「哈克圖爾聖戰組織」、「查謨—喀什米爾解放陣線」以及「希斯布爾.默米尼恩組織」等極端組織,其中最惡名昭彰的「虔誠軍」,曾於去年十月及今年七月在首府新德里及第一工商大城孟買,都犯下死傷逾百的恐怖爆炸案,造成無辜民眾慘重傷亡。

一週前(五日),在印度東北部經濟貧困的阿薩姆邦(Assam),當地亟思獨立建國的迪馬薩(Dimasa)族武裝組織「黑寡婦」,以AK四七衝鋒槍襲擊鐵路局工程車隊,造成包括七名保安部隊官兵在內共十三人喪生,所有武器彈藥器材均被劫掠一空,另有七人重傷。

「印度人報」引述保安部隊官員談話報導,組織和行蹤極為隱密的「黑寡婦」武裝組織,專門破壞政府在當地的鐵路興建工程,曾在上月威脅參與興建計劃的廠商必須繳付「規費」,並且燒毀所有工寮,迫使工程停頓了將近一個月,直到出事的前幾天才恢復工作。

阿薩姆邦毗鄰中國、緬甸、孟加拉和不丹,戰略地位重要,據說居民祖先是十三世紀來自雲南的傣族人,在阿薩姆邦建立了阿含王朝(Ahom),因此在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上,與印度其他地區截然不同。

當地分離主義組織亟思脫離印度獨立,有自己的軍隊組織,採取武裝襲擊方式打擊印度政府軍,由於阿薩姆地形多山崎嶇,印度當局也無力完全掌控形勢,以打打談談因應。當地反政府勢力最大的「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曾在上月二十九日宣布,將向阿薩姆地區所有的「印度人」徵稅,使當地政治局勢更加動蕩不安。

在南部坦米爾.納度邦的濱海地區,毗鄰動亂頻仍的斯里蘭卡,當地毛派組織因得到斯里蘭卡叛亂集團坦米爾之虎解放組織的支持,也一直在醞釀暴力活動,而印度政府支持斯里蘭卡政府。

此外,在一九四八年獨立之初,一度鬧得腥風血雨的旁遮普邦印度教與鍚克教血腥廝殺活動,目前雖處於火山休眠狀態,但仍有死灰復燃的危險存在,而毗鄰巴基斯坦的拉賈斯坦邦的基本教義派主義影響也日增,都使得印度全境隱藏著不安。

印度境內近年叛亂活動日增,尤以納薩 (Naxal)地區崛起的納克沙派等毛派武裝叛亂活動日益猖獗,已儼然成為政經發展的新隱憂。據美國之音報導,印度農村的發展落後與貧富懸殊助長了毛派組織的叛亂活動,過去十年毛派反政府組織贏得的支持大幅增加。十年前,叛亂組織只在四個邦活動,主要在東部和中部地區鄉間,如今勢力已遍及全國二十八個邦,並且已滲透各大城市。

據印度亞洲新聞社引述內政部官員的談話報導,在東部恰蒂斯加爾省(Chhattisgarh)的毛派反政府組織,今年雨季期間在偏遠地區招募了一千五百至一千七百名青少年,其中尤以少女居多。此外,東南部安德拉邦警方最近破獲一個納克沙武裝組織,發現該組織在城市成立了行動中心,成員分組負責情報和後勤等工作,不但在軍警單位四周租屋居住,伺機觀察安全部隊動態,並且有自己的工廠製造火箭等輕型武器。

據印度時報稍早報導,內政部估計毛派反政府組織人數已超過一萬人,擁有各式自動武器約兩萬件,襲擊活動已由過去的攻擊政府官員、綁票殺人、破壞火車鐵軌等零星活動,擴大至有計畫的千人大規模軍事行動,近年較受囑目的事件包括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千餘名毛派分子攻擊東北部比哈邦(Bihar) 監獄,放走三百餘名同夥。

報導又引述官方資料說,在對企業威脅方面,該等組織曾於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威脅表示,將對在礦產豐富的印度各邦,向地方政府收購農民土地作為建廠開採之用的大型及跨國企業展開反制行動。另據報導引述印度內政部公佈資料,二零零五年全國有七百一十七人因毛派活動喪生,其中有一百五十三名是治安人員。

印度各地的種族或宗教衝突,歷史由來已久,大致源於一七零七年印度帝國瓦解後,形成五百多個由不同民族組成的土邦王國,彼此征伐敵對,一九四七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新政府承襲英國民主思維,又為鞏固團結和統一,特別立憲保留各地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民族語言,但其間錯綜複雜的政治勢力和民族矛盾仍然存在,也為印度社會埋下了不安定的種子。  

印度這種包容性一開始就不堪考驗,一生倡導和平、非暴力的聖雄甘地於一九四八年遭人刺殺身死,一九八四年總理英吉拉.甘地也被錫克族保鏢亂槍打死,而自上世紀以來,印度教教徒、錫克教徒和回教徒動輒為紛爭而爆發大規模衝突或報復,少則數十人喪生,多則數百甚至數千人喪生,血腥暴力的循環似乎也正符合印度人深信不疑的輪迴之說。

不過,印度尼赫魯大學社會學研究員桑圖西表示,印度幅員廣大,也由於種族、宗教多元化的複雜性,反政府派系各自為陣,難以整合成一股決定性的力量,因此在世界局勢沒有發生巨大變化之前,印度地方的種族或宗教暴力活動,還不致造成整個國家政局的動盪,只是在種種不穩定因素中,要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種族和宗教衝突,最好的辦法是經濟和政治雙管齊下,以經濟發展帶動政治穩定,以政治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將是印度政府今後的主要任務。

相關新聞
台經濟部:印度經濟蓬勃 電子民生業發展可期
財星:印度經濟發展將超越中國
印度經濟起飛 韓日企業集團爭相投入
法人:內需股將躍居亞洲股市主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