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三百多名縣處級幹部因腐敗遭查處

標籤:

【大紀元1月18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中國媒體報導,廣東省去年共查處220宗百萬元以上的經濟大案,被查處的縣處級以上幹部有327多人,挽回經濟損失近13億元。

上述消息來自《南方日報》16號的一篇報導。報導雖短,人們不難管中窺豹,從中看到廣東官場貪腐的嚴重性,但這篇報導試圖給人們留下一個更為突出的印象是:廣東省的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驕人成績。

貴州自由撰稿人曾寧說,在廣東,人們對權錢交易已經司空見慣;在全國,廣東省官場的腐敗比較突出,而廣東省反腐工作的成績卻沒有那麼突出──

曾寧:「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走在最前面的省市,廣東的市場經濟應該說是全國非常發達的一個省。在這種背景的情況下,實際上,廣東地方的腐敗問題在全國各省市應該是名列前茅,應該是首屈一指的。但是恰恰相反的是,廣東省的反腐工作遠遠落後於其他一些反腐的大省。

原因的話,我的看法和分析的是由於廣東的權錢交易、收受賄賂、收受紅包,這些現象人們已經司空見慣,人們已經把它常態化了,就是說廣東地方的人們把這些在內地看來是腐敗,甚至是非常腐敗的一些現象,已經把它看成是非常正常的一些人與人之間,包括生意人和政府之間互相交往的一種正常手段。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廣東的反腐工作應該說是遠遠落後於其他省市。」

《南方日報》16號的相關報導提到,2005年初,中共中央《關於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要求反腐工作做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

對此,曾寧表示,「標本兼治」這個提法本身是好的,但是在中國做不到──

曾寧:「在現在目前中國大陸這樣一種體制下面,要想真正的做到「標本兼治」解決腐敗問題,我想是不可能的。作為最高執政當局,本身也並不一定很清醒的意識到怎樣才能有效政黨的監督,要有反對黨對執政黨進行有效的監督,因為只有反對黨對執政黨的監督,它才是一種有效的監督。還有就是傳媒、媒體、自由輿論對執政者、對執政黨的監督,沒有自由的傳媒就不可能真正意義上做到對執政者的監督。」

曾寧認為,所謂「綜合治理」,目前還停留在理論上──

曾寧:「「綜合治理」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多管齊下,要靠綜合的因素來發揮作用,既要從教育上著手、從意識型態上著手、從提高人們自覺的覺悟上著手,同時要強調進行有效的監督,又強調進行制度創新、制度變革,從制度上杜絕腐敗。

但是這些更多的一方面是學術界、輿論界、思想界有一些停留在理論層面,純理論層面上的探討,提出來的一些方略,執政者當中的最高層裡面有一部份人,也是從純理論的這樣一種角度提出來所謂的「綜合治理」,當這些所謂的「綜合治理」措施一旦要落實到具體的反腐敗的政策層面上,或執行實施層面上的時候,這些就全部變成了空話、假話、大話。」

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大學教授朱永德,分析了與中國官場腐敗相關的三個因素──

朱永德:「一個因素當然是中國傳統官場的問題,中國過去講九官一富,你這個當了權的人就可以在權力之下用各種的方便去賺錢。

第二個問題,中國的官員待遇太差,所以現在中共政權的官員實際的收入相當的差,那麼他實際上需要有生活的問題,不但是要一種保證,而且要達到某一種水平,這是第二個大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是這個制度的問題,你剛剛提到的,那麼現在你講到一黨專政沒有監督,這個有關係;中國的新聞不夠自由,它沒有新聞的監督,這也是一個問題。」

《南方日報》16號的報導有一句話很耐咀嚼:2005年廣東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幾千宗案件,沒有出現一起冤假錯案」。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逸明:要反腐,就不要防彈衣
東方勝:外星球某國官場用人潛規則——「兩蛋一心」
殺貪官農民被天津公安活剖腹 掏走心腎
舉報腐敗被徐州個別公安所逼,向全國人民求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