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藍皮書裡的「文化產業」

標籤:

【大紀元1月17日訊】(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是主持人林曉旭。今日中共官方發表了2005年的《文化藍皮書》,在這個藍皮書中強調了文化體制的改革以及文化產業今後的發展方向。

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邀請本台的特約評論員韋實跟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分析和探討看看文化產業的改革到底是怎麼回事?現狀如何?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樣的侷限?好,韋實,歡迎來到現場。

聯結收看

韋實:林曉旭你好,觀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在這個藍皮書中,我看完以後想到一個大問題,由於他用很大的篇幅在談這個體制如何改革?產業化如何能產生效益?

但是我覺得很大的一個問題是,大家都知道內容重於形式,就是說文化的內容應該在核心方面,要怎樣去創造?怎樣去革新?怎麼樣去繼承傳統?這方面好像談的很少,不知道您是怎樣的感受?

韋實:這裡面通篇都是政策性的東西,比如說要怎樣市場化?要怎麼樣去融資?民間怎麼加入?加上針對青少年要拍出幾部動漫作品,要搞多少個遊戲軟件,全都是一些策略上的東西。

主持人:是一些指標。

韋實:是指標、硬指標。但是問題是,應該說明是什麼樣的文化,它界定的範圍很簡單,而且很空洞,怎麼說呢?「三個代表」指導下用什麼科學的文化武裝人,用高尚的思想束牢人。那什麼是高尚的呢?沒有講,還講要提倡「先進文化」,反對「反動文化」。

主持人:什麼叫「先進」?什麼叫「反動」?

韋實:這都沒有解釋。就是兩個字「先進」、「反動」,還有什麼「落後文化」,這都是它的解釋。但是這裡邊根本沒有解釋文化內涵是什麼,那就給人一個感覺,他只注重形式上怎麼去完成,只用一個計劃經濟的頭腦,就是要達到一個什麼什麼東西,然後弄出一個計畫來,而絲毫沒想到文化不是像產品般去製造出來的,而是在某一個時期裡,根據人的思想意識然後才蘊釀出來的。

它更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文化內涵並不只限於小說、戲劇、音樂這些東西,絕不是這樣。他是某一個時期人們思想的整體體系,反映在指導人的行動的整個大的體系;或者放眼來講,是指整個社會人的生存狀態;或者一個人的感官所了解到的,這些都屬於文化大的範疇。

主持人:從這個藍皮書來看,我覺得它大概可以分成幾個產業領域,比如說新聞產業領域、出版業領域、一般人們所熟知的娛樂業,當然包括電視電影之類的,好像基本上侷限在這裡面。

一般上升到文化層面的話,比如說哲學思想,或者對人文、人性的探討方面、藝術創作,我覺得這裡面談的很少。怎麼樣能夠找到中國真正精華的東西,讓更多人去欣賞,讓人們有更好的理解、繼承,這方面談的太少是不是?

韋實:這方面可以說沒談,那談到什麼呢?就是說現在青少年愛看動畫、漫畫,尤其從日本來的這些。那麼這陣地怎麼去佔領啊,下個指標做出百部動漫的作品給青少年看!

它也知道改變體制,不能光以國家級來做,地方上沒有辦法看。青少年喜歡玩遊戲怎麼辦?下一個指令,編出一百個國產遊戲軟件來。當中它忽視了一點,並不是你編了多少個的問題。

青少年喜歡看動漫,也絕不是因為漫畫有多好看,根本原因就是漫畫裡邊涉及了很多方面如歷史、服飾、人性等,尤其是其中的矛盾衝突,包括戰爭、包括愛情,很多典型人類文化中的元素。

主持人:就是不同的題材,不同的內容。

韋實:以前中國的傳統連環畫,革命以後都變成連殺帶砍的革命連環畫,真正好的故事,民間故事,基本上小人書已經都沒有了。從前有小人書的時候你給他日本漫畫他也不見得會去看,他要看的並不是這個漫畫的本身,而是更深的文化內涵,這絕不是你做出一百個漫畫就可以達成的。

做一百個漫畫,首先你要想一想你要反應什麼樣的文化信息?如果連這個都沒搞清楚的話,你去做一千個,那小孩子還是該看什麼看什麼,這是一個最大荒謬的地方。對於文化根本沒了解清楚,沒有了解文化的內核是什麼,怎麼樣才屬於文化?

比如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花木蘭」,西方迪士尼早就拿中國的東西來拍花木蘭,說明這故事本身就有很強的各種情結衝突。包括當時文化的衝突、女扮男裝在中國的社會裡邊的衝突,還有為國盡忠或是維持家庭的一種孝道,有很多的內涵在裡邊。

你看《新唐人》有木蘭的舞蹈,反倒是中國的孩子得看西方的木蘭,這本身就很奇怪,實際上中共是有意識的揚棄了中國傳統精華的文化。

主持人:有很多東西是當作四舊給破除掉。我倒是想起最近有另外一個潮流,從2003年到2004年到2005年韓流不斷地在亞洲捲起。去年一年像「大長今」之類的韓劇在中國大陸非常風靡,據說有上億人觀看。

但官方現在開始限制韓劇在國內播出,這是一種反韓流,可是我覺得他也是在一種形式上正好卡到這個事情,並沒有想去了解為什麼人家做的好,為什麼人家能吸引觀眾,你覺得是這樣一種情況?

韋實:這是一樣的,胡錦濤也表態他喜歡看「大長今」,因為那是古裝戲。「大長今」是古裝,中國清宮戲也是古裝,你要看韓國吃的東西還沒有中國菜豐富,那為什麼說大家喜歡看?

而且從形式上看也不如中國的古裝戲,但是「大長今」反映韓國的民族精神,比如它劇中描寫從醫道為別人考慮啊,去完成自己的目標等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這些都是從中國儒家傳過來的,因為中原大家族這一片兒都受中國儒家影響,所以這些中國古老傳統的儒家東西對人才有吸引力。

胡錦濤也好,中共的高幹也好,雖然長期在黨文化裡邊,但是它也有人性的一面,有對人的、文化的嚮往,黨文化看多了人也會膩,因為它沒有什麼生命力。

文革時期的八個樣板戲到現在誰還看?但西遊記拍了這麼多年,儘管當時製作水平不見得有多好,可還是有人看,因為看的是文化的內涵。

主持人:它的故事,它的情節。

韋實:你比如說現在悼念周恩來

它的故事、它的情節,比如說現在在掉念周恩來,大家都覺得當年周恩來有儒家的風範,但是你說批儒、批孔的時候,那個孔長就像周恩來,在外交上也長袖善舞,很有中國大家的風範。

可是沒想到他所謂好的那一塊,恰恰是中國傳統裡儒家仁義禮智信那些東西。那跟黨掛不上邊吧,那跟周恩來比起來,黨內其實都是土包子,只有這一個拿出手來,還不是黨的東西。所以恰恰說明對人而言,它喜歡什麼樣的文化、它喜歡什麼樣的舉止。

那儒家的文化就從仁義禮智信裡,那些基本的核心的東西延伸到某些地方,才會有說你怎麼應對、怎麼灑掃,怎麼接物啊。這才是一個文化的主要的根基和內涵所在。如果你拋棄這個,光去看它的手段的話,那好萊塢那些電腦科技槍彈片,應該是最先進的文化,可是恰恰不是。

主持人:鉅資投入,但是不見的有收入。你看現在國內也有幾個大片,像無極、英雄也是投入上億人民幣,但是好像這個觀眾的反應分歧很大,而且有人說投資了進去,還要陳凱歌好好學習製作真正的、好的、有價值的影片,好像在內容方面並沒有一個突破,沒有很讓人印象深刻的東西。

韋實:比如說現在講文化市場化,想市場化你只有選擇兩種中的一個,要不就很有內涵。比如當年「活著」這部片子,它就反應了一個中國真正民眾生存的狀態,那個很真實。當然這個禁了。就說你一旦要講真正現實生活中人的生活狀態,絕對要給你禁掉。

那怎麼辦呢?就跳到另一個極端,大製作。你比如「無極」花的錢更多,包括那個「十面埋伏」你不知所云。那前面也有借鑑啦,拍英雄到最後發現,喔,不能殺他,為什麼不能殺暴君?你一殺那社會不是亂了嗎?要和諧社會嘛!

這個人一般都接受不了,如果用這個變相去扭曲文化的內核,人不會接受。那怎麼辦?就把大部分的錢花在製作上。甚至比如好萊塢的大片,人能記下來的、印象深刻的,絕對是那種刻劃人性,刻劃故事,甚至這個影片的內涵有很過人的地方。

主持人:像魔戒?

韋實:像魔戒這樣。但是像槍彈片你花幾千萬下去,那片子過一年人都忘記了,除了喜歡看這種片子的人,都不會記得這片子講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文化強調內涵,沒有內涵的文化是很空洞的文化。尤其是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文化,你一定會變的整個庸俗化,或是更加隱晦的手段,就是用資金、用國家的手段來控制、來製造什麼樣的文化來給你看。

主持人:這也是有一些教訓可言。你剛才提到像英雄這樣的片子,它本身因為要符合這種主旋律,所以可能連暴君都不能殺掉。讓我聯想到,目前這種文化領域,實際上也沒有擺脫過去這種宣傳這一套思路,這樣一個管理的體制,雖然現在叫做產業,但是本身宣傳部還在管理。對不對?所以它本身並沒有擺脫這些東西?

韋實:沒有擺脫,就說實際上這是一種另一個政策上的改變,以前中共自己也講,八九年之前是把文化作為黨的喉舌和工具,根本就認為是統戰中的一部份,不是把文化擺在文化的位置上。現在恰恰是因為你再這麼做不行啦!

因為現在人看到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你老靠樣板戲沒人看,那怎麼辦?那就文化要精緻化,更符合你的喜好。但是這裡邊就要按照它的來,他講得很清楚,最後還是要《中宣部》、《文化部》來管。不會簡簡單單扔給你民營,這不可能的。

他強調說要吸引通過民間融資,實際上是要政府或黨用民間的錢來作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算這些東西和黨的政策沒有直接的關連,那也好,他可以拍一些像清宮戲,把人的思想潛移默化的,就是改造一種無信或者世俗化,對事情不管不問。

它用這個時間占據,比如你看清宮劇,不看「走向共和」,它就很高興。下一步再誘導你看其它的,比如說在高一層「同一首歌」,「老百姓真高興」…

主持人:不同年代它都有一首歌讓民眾一起來唱,給人創造一種和諧的感覺。

韋實:雖然說內容有變化,只不過現在更微妙、更潛移默化。但是把文化當工具、當喉舌,這從來都沒有變過。

主持人:你說到政府鼓勵民間投資,讓我聯想到說中石油要收購美國的unicorn,但實際上連西方人都知道,這中石油實際上是一個官方的機制,你並不能代表民間的力量來競爭,對不對?所以現在文化產業,雖然說英雄、無極好像是民間大片,但實際背後有官方意圖在裡邊。

韋實:比如說教育產業化,拿老百姓用錢,國家不投錢,可以把錢省下來。可是教育本身核心內容、教材還是黨選給你,它絕不是人民選出來的教材。今天文化產業化也是一樣,除非是一些無關痛癢,在中間的、可以粉飾太平盛事的,按照它的意願拍出來,不走它所謂反動路線的東西,它讓你拍,僅此而已,它要來豐富這個市場。在潛移默化中,它實際上好有一個控制。

現在問題是它關貿總協定簽了以後,如果它不採用這個辦法,其它民間真正自發,像超級女聲那樣。超級女聲後還終於插手了。就是這樣的道理。所以早管晚管,還不如一開始就自己管。所以才有鼓勵民間融資,大家自己做。

主持人:好像它放開來,但實際上背後還是操控。

韋實:就是槍桿子、筆桿子,這個筆桿子絕不僅僅限於當年四人幫姚文元寫的那點東西。這個文化現在更精緻化,方方面面包裝的更好,其實你都看到,比如新聞媒體,他很多新聞的確都是真的,但它只報黨想給你聽的那一面,就說美國有罵布什的,但也有支持布什的,它把它過濾一下,然後就說全球都在反美。就造成這種人為的精緻化文化,或用文化洗腦來佔領你的思維方式。這個實際上是整個鏈條中的一環,影視作品也是一樣

主持人:按照你這麼說讓我聯想到,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也提到,中國官方的一個記者到美利堅大學去培訓,當時就談到他所有學習過程中,貫穿一個思想,就是怎樣使官方的宣傳能夠新聞化。所以按照這個思路,也許中國政府的宣傳到外面,包括輸出到外面的各種演出,也是一種宣傳文化化。

也許我們以後會看到更多類似的現象。因為時間關係,我們今天就先談到這,感謝韋實給我我們帶來精彩的分析。謝謝。各位觀眾,感謝您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們下一次節目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秦鵬直播】大S和汪小菲離婚 網友為何吵翻?
【熱點互動】疑雲罩三峽 大壩安全嗎?
中共出白皮書 美方反擊 到底誰「出爾反爾」
美中女主播電視辯論 誰能更勝一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