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特稿)紐約蘇荷的藝術家楊金池的作品帶有悲憫的強烈批判常令人觸目驚心。他的互動式裝置構思–「控制恐懼」(The Control of Fear )–入選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多媒體互動藝術獎項。以人類開發的科技營造出人力難以抵擋的災難環境,這項名為「控制恐懼」的設計充滿反諷。
楊金池表示,目前仍停留在紙上設計的「控制恐懼」是結合電腦科技以多媒體營造出虛擬環境並記錄身歷其境的人對不可抗拒的恐懼的反應。
成立於一九四七年的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是全球性推動電腦科技研究及應用的組織,近年來對於科技及藝術的結合相當重視。去年協會自全球推薦的作品中選出十二項裝置設計,十一月上旬並邀請得獎人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多媒體研討會,介紹他們的裝置構思。
「控制恐懼」的設計在會上引起相當的興趣。事實上,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工作室」等研究機構都致力於科技與人文結合的創作。楊金池的設計也是朝著這個方向。
「紐約藝術基金會」(New YorkFoundation for Arts)自去年即將之列入基金會爭取各界贊助的項目,希望這項目前仍停留在紙上設計的裝置能具體呈現。
楊金池指出,這項互動藝術裝置的設計是運用高科技的偵測器、三度空間的整體影像設備、綜觀的錄影設備、電腦聲音辨識系統及智慧型互動系統來模擬出地震、海嘯、疫病甚至恐怖份子攻擊等天災人禍,並記錄身處其中的個人的反應。
觀察人們身處在恐懼中身體及心理的反應,可以深刻體會生命的無常與人的無力感。
在紐約居住了二十幾年,楊金池位於蘇荷區的工作室「66 Communications Inc.」曾承接包括百事可樂平面廣告等大型企劃案。他多方面嘗試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包括畫作、攝影、多媒體及裝置,也參加過多項聯展及個展。
一九八零年由台灣來到紐約的楊金池和許多醉心紐約開放的創作環境的藝術家一樣,在這個可能機會不少而競爭卻尤其激烈的城市經歷過相當艱辛的歲月。
半工半讀在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及 Pratted 專業藝術學院就讀時,為了生活及堅持藝術的追求,他不能計較工作的性質。九零年代他在廣告設計方面多次獲獎並承接到一些讓他建立名聲的企劃案。
個人的經歷讓他在站穩腳步後對於處於經濟弱勢的藝術家深感惺惺相惜,也希望能助一臂之力。
工作上的科技運用讓楊金池很早就認識了網路無遠弗屆及即時交流的效用。他在一九九六年創立了網路藝廊 123soho.com,讓藝術家展示他們的作品及個人資訊。
這個虛擬的藝廊不只展出藝術家的作品,也提供交流討論的園地。由於本著服務藝術家的宗旨,在網路公司炙手可熱的那幾年,123soho.com 並沒有成為淘金工具,在許多網路事業泡沫化之後,它還是堅持了下來。
楊金池表示,他相信藝術創作應該和心靈相繫。民胞物與及人性關懷是他創作的主題。他也期望能獲得各界共襄盛舉,讓他設計的「控制恐懼」多媒體互動式裝置能具體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