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發印僑終身入境證 善用僑資

人氣 16
標籤: ,

【大紀元1月12日訊】(亞洲時報 Siddharth Srivastava撰文) 近年來,印度政府一直希望出臺法律承認2500萬海外印度僑胞的民族身份,以便更好地利用他們的豐富資源。但是這一進程卻十分緩慢,可謂是「雷聲大而雨點小」。為大力推動這一進程,日前新德里頒佈了一系列新措施並承諾解決相關問題。

印度當局的這一新決定是在1月7日於信息科技產業及外包行業中心——海德拉巴市舉行的第四屆「海外印裔代表大會」(Pravasi Bharatiya Diwas)上宣佈的。

海外印裔代表大會一直被認為是只有高談闊論、沒有實際行動的一個論壇,但近年來這一形象似乎有所改變。自去年12月27日班加羅爾市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以來,安全形勢已經成為了2006年備受關注的問題。

2006年的海外印裔代表大會也許會成為引進海外僑胞的技術、資金以及經驗的一個起點。目前印度多個行政區的長官已經爭相為吸引外資而做準備。

作為最為重要的措施之一,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宣佈將啟動「印度海外公民權」(Overseas Citizenship of India,簡稱OCI)計劃,授予海外僑胞終身入境護照。持有OCI護照的海外印度人無須到地方警察局登記就可以在印度無限期居留,但是具有雙重國籍的僑胞將不具有選舉權。

長期以來散居在發達國家的印度僑胞一直要求印度政府承認雙重國籍。2003年第一屆海外印裔代表大會舉行後,同年12月國會通過了對《2003年國籍法》的修訂案。新法案規定,從1950年1月26日以後移民海外的印度人,符合申請印度雙重國籍的資格,但只限於持有16個發達國家國籍的海外印度人。

OCI護照最大的受益者應當是居住在西方發達國家,而且群體勢力比較強大的印度人。據美國人口局(The US Census Bureau)的資料顯示,美籍印度人中等家庭的年均收入在6萬美元左右,而美國全國中等家庭的年均收入只有38885萬美元;另外美籍印度人群體的年均購買力相當於250億美元。

在剛剛結束的海外印裔代表大會上,總理辛格親自將第一批OCI護照授予了兩位美籍印裔僑胞:Nivruthi Rai和Iftekhar Shareef。

Rai在班加羅爾市的一家信息科技企業工作,但打算返回美國。她說,「能從總理手上接過第一本OCI護照是我極大的榮幸。我覺得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根。我在美國住了15年,2年前拿到了美國國籍。獲得雙重國籍,我很激動。」另外,她並不介意沒有選舉權。

Shareef則表示:「獲得印度入境綠卡是我們的夙願,而OCI護照滿足了這個要求。每次到印度來,我們都要申請一大堆手續,在印度停留期間還得向警察局報到。有了OCI就可以省去這些麻煩了。」

同時,總理辛格還宣佈在不久的未來,政府還將允許沒有加入外國國籍的海外僑胞享有選舉權,為所有的海外僑胞建立一個靈活的保險計劃,簡化移民出境的程式,完善跨境匯款制度並且成立海外印度人協會等。據悉,在波斯灣國家工作的印度人依照當地法律是無法加入所在國家的國籍的,因此他們在印度的選舉權已經進入「最後的審議階段」。

辛格將海外印度人和印裔外國公民稱之為「自由民族精神」的象徵,是印度「實現全球化的關鍵因素」。他告訴與會的印裔代表,印度尤其「重視實幹和創新精神,政府當局將致力於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和經營環境」。

深諳經濟學的辛格當然不會無的放矢。西方國家也許痛恨發展中國家輸出的勞工導致了失業率上升,不過據世界銀行發表的《2006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印度卻是勞工輸出最大的受益者。

今天印度已經取代中國,成為接收海外勞工匯款最多的國家。這表明技術純熟而又毫無語言障礙的印度人才是海外勞工的第一軍團。

據《2006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去年全球官方統計的匯款逾2320億美元,其中約217億美元,近10%彙到了印度,中國緊隨其後約213億美元,然後是墨西哥、法國和菲律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17億美元相當於去年印度吸收外來投資的4倍。

吸引投資是海外印裔代表大會的另一個重點。會上來自印度12個邦的行政長官爭相提出最具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和硬體設施來支援海外投資者。有觀察家認為,印度當局已經意識到發展是人民的普遍訴求,而無法推動發展的政府必將下臺。

古吉拉突邦(Gujarat)的首席部長Narendra Modi宣稱該邦在工業發展方面正在追趕中國、日本和德國。而最貧窮的比哈爾邦邦(Bihar)新上任的首席部長Nitish Kumar則呼籲與會代表給比哈爾邦一個發展的機會。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泰米爾納都(Tamil Nadu)、西孟加拉(West Bengal)則以它們的硬體優勢作為賣點。另外,馬哈拉斯特拉邦(Maharashtra)、喀拉拉邦(Kerala)、查漠邦(Jammu)和喀什米爾邦(Kashmir)的首席部長也參與了是次大會。

「我們需要外來投資,」比哈爾邦邦的首席部長呼籲道。「人們對比哈爾邦望而卻步,但我們會盡一切努力來吸引外資。在短短的時間裏,我們在工業、教育、醫療、製糖、農產品加工、電力以及基建等領域創造了有利的投資環境。人力資源是我們寶貴的財富,請給我們一個機會。」

印度計劃委員會(Indian Planning Commission)副主席Montek Singh Ahluwalia表示,印度經濟有兩個急需完成的任務:一是加快增長,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二是發動社會各階層投身於經濟發展大潮中。

《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刊登的一篇評論認為:「流落海外的猶太人最廣為人知,中國的海外華僑則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談論話題。印度僑胞之所以不能與中國華僑相提並論,並不是因為缺乏先天條件。如果包括海德拉巴邦在內的地方當局能夠及時找出並取消不合理的政策,那麼印度為尋求海外僑胞歸國投資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則會更加有價值。參與第四屆『海外印度人日』的地方行政首長應當謹記,投資者只管追求利潤,無論那裏是什麼地方和什麼民族。」

印度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A P J Abdul Kalam)在海外印度日的閉幕式上發表了演講。他說,「無論你是在印度還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我們同屬一個民族,血脈相連。擁有70%農村人口的印度正努力朝著2020年邁入發達國家行列這一目標前進。向祖國報答養育之恩是每一個印度人以及海外僑胞的光榮義務。」(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評級機構稱稱台政經機制完善
法世界報:中國以經濟手段大舉前進非洲
英國去年十二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
白宮經濟顧問:美國今年經濟看好 維持低通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