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一個與奧運相得益彰的城市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褚盧生洛杉磯特稿)如果說四年一度的夏季奧運是地球上最引人矚目的活動,那麼洛杉磯主辦的第二十三屆奧運,就是最具關鍵性的一次,它不但是奧運史上重大的轉變,也把日暮途窮的奧會帶向起死回生之路,更因此激起國際社會競相申辦的動力。

奧運自一八九六年舉辦以來,到如今的一百零九個年頭,總共完成了三十次的申辦活動,其中除了第一屆水到渠成的落在雅典外,最幸運的城市莫過於洛杉磯。

根據國際奧會的記載,從第一次到去年落幕的第三十次,申辦城市合計有一百四十九個之多。換句話說,平均每一次都有五個城市爭奪主辦權。

不過,主辦第十屆與第二十三屆奧運的洛杉磯,兩次都在沒有競爭對象的情況下,不費吹灰之力的取得主辦權。

尤其是第二十三屆,許多加州人至今還認為那是一次「打鴨子上架」的難堪情事。洛杉磯市政府一度拒絕承辦,而加州議會更是緊急通過一項法律,規定政府不得動用公帑辦理奧運。

洛杉磯市府之所以拒絕辦理,主要是一九七六年加拿大蒙特婁奧運出現十億美元的虧損,導致蒙特婁面臨破產的命運。

證之於一九八零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二十二屆奧運,繼續創下虧損一百億美元的空前紀錄,洛杉磯當時的考慮絕對不是杞人憂天。

另一項原因是奧運自舉辦以來,在國際奧會強調「非職業化、非政治化、非商業化」的三項前提下,一直都屬於「官辦」型式,獲得承辦權的國家和城市,多是偏重國際形象的塑造與推動體育風氣,寧可把金錢的考慮放在其次。

至於為什麼一九七八年只有洛杉磯一個城市同額申奧呢?翻開奧運史,可以觸目驚心的看到一九七二年的慕尼黑奧運,成為恐怖份子肆虐的場所,遍地血腥。

一九七六年的蒙特婁奧運則是出現非洲國家聯手杯葛的結局,令奧運會的五環標誌缺少非洲大陸的一環,大為失色。

接著是,獲得二十二屆莫斯科奧運主辦權的前蘇聯,在七零年代末期氣燄高漲、揮軍入侵阿富汗,導致西方世界普遍不滿,最後選擇一九八零年奧運揭幕時採取抵制行動。

然而,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以及在不同觀念的主辦者帶動之下,其實可以創造新的契機,這個為僵化的奧運會帶來重大改變的人,就是備受國際體壇推崇的加州商人尤勃諾斯。

尤勃諾斯將奧運視為一種產業來推動的「體育經濟」觀念,成功的把一向賠錢的國際體壇盛會轉變為一本萬利的商業活動。

更重要的是,自一九八四年以後,主辦奧運的漢城(首爾)、巴塞隆納等,相繼追隨洛杉磯奧運的模式,不只能夠獲致可觀利潤,並且因此大幅提升國家、城市的能見度。

這一難以量化的經濟效益,更進而激起了國際間競相申辦奧運的動力,演變至今,已經成為一項舉世關注,並且關係到國家榮譽的大事。

相關新聞
北京奧運耗資大 外資裹足不前
台灣總統:2008奪七金 2020台灣申奧不是夢
中國跳水王子田亮獲清華錄取為研究生
慶國體奧運日 杜正勝:國體展現奧運金庫決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