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突顯美貧困現象專家呼籲脫貧

標籤: ,

【大紀元9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法雷利2005年9月27日華盛頓報導)無論是政治人士還是學者似乎都共同認為, 卡特里娜颶風使全體美國人如夢初醒。許多人窮得逃離不了風暴的鏡頭不斷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很顯然,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依然面臨著重大的貧困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採取甚麼辦法解決?一些專家呼籲,再開展一場戰勝貧困的全國戰爭。不過這些專家說,這場戰爭是需要一定犧牲的。

傑克遜廣場位於新奧爾良市被風暴嚴重破壞的歷史性街區的中心地帶。布什總統最近在這裡對全國表示,卡特里娜颶風揭示了一個有關美國生活的鮮為人知的現實。

布什說:“正像我們大家在電視上見到的,這個地區也存在著某些深刻和持續的貧困。這種貧困的根源是歷史上的種族歧視。這種歧視切斷了幾代人的美國機遇。”

*貧富隔離*

有關專家說,對於眼前這種貧困現實,大部份美國人是完全陌生的。斯普基斯是無黨派的經濟政策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他說, 儘管60年代的民權運動帶來了一些進步,然而美國依然還是一個極度隔離的社會。

斯普基斯說:“美國人很少需要面對黑人和窮人的生活現實問題。他們甚至從來就不關心這些問題。如果說,有人在新奧爾良當保姆每小時掙六點五美元,而你到新奧爾良,則會去那裏參加“盛宴狂歡節”,痛快地玩上一番,你永遠也不會想到,六點五美元一小時的工資意味著甚麼?這樣的生活低於聯邦訂立的貧困線。”

既然現在卡特里娜颶風使千百萬美國上層以及中產階級人士逐步意識到現實,那麼全國應該採取甚麼行動?布什總統提出兩個想法:第一,向那些被迫疏散的人提供就業訓練機會,第二,向那些願意搬到墨西哥灣區並且僱用當地人的小公司提供稅務方面的好處。傳統基金會的弗雷澤說,布什的第二個想法是聯邦政府能夠解決貧困問題的很好例證。

弗雷澤說:“政府不一定需要直接幫助,倒是需要消除障礙。舉例說,要開一家美容院,州、地方、乃至聯邦政府都有很多要求,而那些具有創業精神的公司則是向缺少訓練的人提供就業機會的關鍵所在。”

*公有經濟幫助脫貧更有效?*

然而卡特里娜颶風所暴露的貧困是所謂“長期”貧困。紐約州立大學“工薪階層生活研究中心”的澤維格說,這種貧困的範圍遠遠超出密西西比三角洲。澤維格教授說,那些被困在颶風災區的人世代貧窮。他堅持認為, 鼓勵民營公司進入上述地區,以最低工資僱用這些人的方式,不會消滅貧困。

澤維格說:“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強大和充滿活力的公有經濟,需要的是能夠幫助和動員,並且擁有切實資源的強大和有活力的政府實體。我認為,在新奧爾良,在美國東南各地以及墨西哥灣沿岸,依靠私有經濟有局限性。”

澤維格說,他所說的公共干預對美國並非完全陌生。60年代,約翰遜總統的反貧困運動建立了許多由聯邦資助的衛生、住房以及教育計劃。這些計劃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這個問題。不過許多上述公共計劃只經過了一代人後便被削減或取消,並非持續很長,不足以打破這種貧困循環狀況。經濟政策研究所的斯普裡格斯說, 恢復這些計劃需要大量資金。

*多數人反對增稅幫助窮人*

斯普裡格斯說:“美國人應該問一問:『甚麼是我們國家應該優先考慮的東西?』是繼續為富人減稅,進一步擴大那些將留給孩子們的國債? 還是說,『不,我們的重點在這裡,而且就在眼下。我們必須交稅,從上到下,人人都需作出一些犧牲。』”

民意調查顯示, 美國人可能並不認為需要作出斯普裡格以及澤維格所呼籲進行的那種犧牲。時代週刊最近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發現,62%的美國人反對提高稅收來支付墨西哥灣區的恢復工作。那麼,他們認為資金應該來自哪裏?61%的人說,政府應該削減在伊拉克的開支。另有45%的人認為, 應該削減其他政府計劃。

相關新聞
德州休斯敦撤離居民陸續返回
華仁:颶風「瑞塔」過後看生命
麗塔災情不嚴重 油價下挫
《國際股市》歐股早盤勁揚 日韓大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