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4日訊】(自由時報編譯張沛元╱特譯)大氣科學家指出,企圖在麗塔或卡崔娜等超級颶風釀禍前就將之驅離天空,或至少減小其威力或轉向遠離城市,恐怕是癡人說夢;人類試圖利用科技影響颶風,宛若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科學家說,試圖摧毀、甚至影響如颶風這般龐大與強而有力的天氣系統,根本是人類一廂情願的想法,科學家早已放棄這個念頭。事實上,美國科學家在政府資助下,曾就摧毀或改變颶風進行超過二十年的研究,最後徒勞無功。民間企業也曾進行規模小得多的測試,儘管一開始聲稱能剷除大氣層中的暴風雲,但最後並無太大進展。
科羅拉多州波爾德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水文氣象學家柯契說,颶風能量遠比人類投入颶風中,藉以摧毀或影響颶風的能量大得太多了。
一九五○年代中期,美國聯邦政府在美東連續遭遇數個大颶風侵襲,蒙受慘重的人員與財物損失後,展開一項名為「破風」(Stormfury )的改變颶風計劃。此議於艾森豪政府時代提出,並在一九六一年首度利用一架空軍飛機投擲碘化銀,試圖改變伊莎颶風。
部分報導說,颶風雲層因此減少十%到三十%。破風計劃稍後還在一九六三、六九與七一年用於另外三個颶風。
破風計劃改變颶風的方式,是透過人造雨技術增加颶風眼牆(颶風眼四周風速大的環狀雲區 )外圍第一個降雨帶的降水量;研究人員在颶風眼牆外的雲團投擲碘化銀,是希望可以有效充做冰核的碘化銀(即種雲 ),能形成一個人造新雲環,進而改變降雨模式與形成破壞舊眼牆的新眼牆。原颶風經此人力介入後轉速應會變慢,危險性也降低。
一九六九年,破風計劃在四天內兩度對黛比颶風進行種雲,成功的將黛比強度減弱三成。不過,由於成功種雲的條件包括颶風雲團中得蘊含足夠的溫度低於冰點的過冷水,而颶風所蘊含的過冷水不及其他風暴雲,使得藉由種雲來改造颶風的做法變得不可靠,遑論颶風會自行消長,甚至自行形成新雲牆,因此就使得科學家無法判定颶風是否因人為介入而減弱。一九八三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破風計劃就此畫下句點。
其他改變颶風的方式,包括利用冰山或潑撒塵粒薄膜來冷卻熱帶海面水溫,以抑制海水蒸發熱氣進而形成風暴,甚至有人建議發射核武摧毀颶風。
研究人員指出,規模龐大的颶風(麗塔直徑達六百四十公里 )規模與威力,足以睥睨這些手段。大氣研究中心說,颶風每二十分鐘所釋放的熱能,相當於引爆一千萬噸核彈。 (取材自美聯社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