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點 】 祝福中國,祝福台灣

標籤:

【大紀元9月2日訊】中國正在崛起,但並不是和平崛起。
從台灣看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似乎看到中國做為軍事強權的野心。一個批評日本軍國主義歷史不遺餘力的國家,彷彿走著被批評的發展之路。
環顧中國周邊,並沒有武裝威脅。從前,北方舊蘇聯的國境衝突,已經因為舊蘇聯的解體而結束了。中印之間或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也沒有軍事衝突。致力於經濟發展的亞洲,中國的角色對於和平具有關鍵性。
但是,中國對於台灣的武力威脅,讓中國的崛起蒙上某些陰影。中俄聯合軍事演習散佈著和平的陰影。
致力於經濟發展,應該著重在改善國民福祉。崛起的中國,整體國民的福祉水平仍然不高。雖然,沿海地區以及大都市顯現繁榮形貌,但眾多人口的中國,大部份地區的人民仍然過著艱困的生活。經濟發展若不是為了提升全體人民的生活條件,並不是國民福祉。這樣的崛起,不免讓人憂心。
亞洲國家都會感受到中國走上軍事強權的威脅,儘管中國再三強調和平崛起,但對於周邊國家而言,和平並不是真實的。而台灣的感受尤深。
以數百枚飛彈瞄準台灣的中國,最大的威脅對象是台灣。雖說,中國是以國共內戰殘餘事況處理「中華民國」問題,但事實對象是台灣。而台灣,在國共內戰的歷史裡,根本是不存在的地方。
糾葛在國共內戰的歷史裡,中國不能正確地對待台灣。這對於一個大國,特別是對於發展中的大國,並不是明智的。這也讓台灣不能對中國揮出友誼的手,而是在潛藏著危機對峙的情境裡看待中國。
一九九0年,我發表了一首詩:「海峽」,詩裡呈現某種觀照。這樣的觀點是中國開放,台灣與中國嘗試交流時期,混雜著歷史與現實的觀照:
在敵對裏/偽裝親善
但危機潛伏著/使海變成灰色
那是軍艦的顏色
那是鼠的顏色
埋葬夢/吞噬夢
曖昧的風景/陰險的水域
警戒的陣地/模糊的國界
堆積著白骨/堆積著船骸
隔著台灣海峽,台灣與中國在二戰後發展著微妙的關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敵對關係中,不知虛耗多少軍備。歷史的包袱成為台灣與中國的重負,使得兩個不同國度的人們在敵對的戰爭陰影中無法走出來。
台灣在發展新興國家之路,中國在崛起。
新興國家之路的民主化條件,崛起國家的和平性,都應該是重要的視野。如果陷於軍備衝突,民主化、和平性都不能真正實現。
在台灣,祝福中國的崛起,應該是真正的和平崛起。
而台灣,也會希望中國祝福台灣在民主化條件下走出新興國家之路。
(本文由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觀點》節目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美國千禧一代」CEO:中共利用美媒攻擊神韻
肯尼迪中心炸彈威脅與神韻起訴案的關鍵
人權律師:對批評法輪功者的回應
【特稿】前學生起訴神韻和飛天的幕後真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