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協昌曼谷十八日特稿)曼谷已經是個很現代化的都市,市區內高樓大廈林立,四、五十層高的大廈舉目可見,但在沙吞南路上,卻有一棟不起眼的三層樓餐廳,散發著老維多利亞式建築的風味,成為曼谷的特殊地標之一。
這棟三層樓高的老維多利亞建築,目前是全球連鎖餐廳「藍色大象」的曼谷分店,它除了提供泰式風味料理之外,還設有烹飪學校,不過走的是高消費族群的路線,與這層建築頗為相符。
這棟建築完工於一九零三年,至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雖然目前的產權仍屬於泰國中華總商會,但是由於具有悠久的歷史,又是曼谷少數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已被泰國政府列為殖民地時代的優秀建築範例。
它當初建築的用意是做為孟買百貨公司,由於鄰近曼谷頗負盛名的東方文華酒店,距離沙吞北路的皇家飯店也不遠,因此一時成為曼谷百貨的佼佼者,吸引不少外籍人士光顧,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一九二八年,泰國中華總商會買下這棟建築,並且將它做為中華總商會會館,從此搖身一變,成為泰國與中國商業往來的樞紐;泰王拉瑪七世在一九三零年為泰國中華總商會主持遷居儀式,泰國中華總商會正式遷入,也見證了泰國與中國的商業交流與成果。
隨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泰國雖然倖免淪為殖民地,但是日軍深入中南半島,泰國也不免成為日軍的勢力範圍之一,而它也淪為日軍泰國總指揮部;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六年日軍陸軍指揮官中村在他的著作「大東亞戰爭期間中村上將泰國回憶錄」中特別提到這一段。
儘管在二次大戰期間,曼谷上空常有許多飛機盤旋,不過很幸運的,它安全的渡過了那個混亂的時代,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傷;而在G次大戰結束之後,泰國中華總商會取回了屬於自己的財產;直到一九九五年,三十五層的中華總商會大樓完工之後,才遷到新址。
隨後進行內部翻修,並租給現在的泰中餐飲集團,在二零零二年正式成為藍色大象曼谷分店。
在重新開幕之前,藍色大象餐廳設計師柏頓(Yves Burton)花了兩千萬泰銖(約五十萬美元)重新裝潢,以適合藍色大象餐廳的風格,並將三樓設計為餐飲學校,指導有意學習泰國料理的民眾,而一、二樓則是做為餐廳之用。
經過整修之後,雖然餐廳外表並未改變,仍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風貌,但是內部已經完全改以泰式設計,許多前來用餐的民眾,都很難相信這間餐廳的建築物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