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中風徵兆

亞琳

人氣 26
標籤:

【大紀元9月1日訊】咳嗽、流鼻血、晝夜血壓差縮小,甚至只有130/85毫米汞柱的血壓,可能與中風有關。因為鮮為人知,便可能發生意外。

咳嗽,腦缺血的特殊原因
  咳嗽的「震撼」,有利於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的轉復,如同給瀕危病人一次心臟捶擊或電擊復甦的機會。這在80年代初,已經在美國一些大醫院成為住院心臟病人必修的「自救課」。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從中受益。比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伴有動脈硬化的患者,可能因為咳嗽而引起意識障礙,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四肢抽搐、癱瘓等症狀。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咳嗽-腦缺血綜合症。

  這種綜合症可以數年、數月發作一次,也可能一天幾次。發作後應進行特殊治療。預防的辦法是,有慢性支氣管炎者必須戒煙、禁酒,及時防治感冒和咳嗽,防患於未然。

鼻出血,腦出血的先兆
  國外資料報告,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病的中老年人,在發生鼻出血後的1~6個月內,有50%的人會發生腦卒中。

  專家們認為,動脈硬化使血管彈性減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而這種出血在鼻腔血管尤為突出,常常先於腦血管發生破裂。因此,患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應把鼻出血看作腦出血的先兆,要加強對高血壓、高脂血和動脈硬化的預防和治療。

晝夜血壓差縮小,中風危險性增大
  高血壓與中風有關,而危險性最大的信號便是晝夜血壓差縮小。通常,人的血壓在24小時內有一個低谷時間(夜間2~3點)和兩個高峰時間(上午8~9點和下午2~3點)。高峰和低谷時的晝夜血壓差應大於10個百分點。若差距漸漸縮小,相差只有0.6~3.3個百分點,將提示已是發生卒中的高危險因素,應加強對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治療措施。可是,高血壓病人卻很少知道自己的血壓白天和晚上的差距是否正常。

高血壓標準改變與中風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聯盟,對現行的1993年高血壓診斷指導標準(140/90毫米汞柱)進行了修改,提出1999年指導原則為高壓(收縮壓)大於130毫米汞柱,低壓(舒張壓)大於85毫米汞柱,就應診斷為高血壓。之所以改變,是因為這有利於預防心力衰竭和中風。

  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若把血壓降至130/85毫米汞柱以下,有利於大幅度降低心衰和中風的發病機率。也就是說,血壓大於130/85毫米汞柱已是中風的發病因素,若無遠慮,必有近憂。當然,新的指導標準又強調說,不可以機械地看待這個原則。比如血壓130/85毫米汞柱對不常運動、身體肥胖、膽固醇又高的人,顯然是心衰和中風的危險因素,必須進行降血壓治療;但是,對經常運動、體重正常、膽固醇又不高的人,即便血壓處在140/90的稍高水平,也未必就是中風的危險因素,因此也沒有必要進行治療。◇(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麻省中醫醫院舉辦專題講座
探視中風母親 美反戰母親暫離布什農場外營地
反戰人士辛蒂‧席漢 離營探母
健康小百科:中風的原因與治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