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9日訊】先哲有云,三代以下人莫不好名。其實,世上人人都好名,有了名還要身後之名,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總統都喜歡卸任後留下一個用自身命名的圖書館。像克林頓剛剛結束總統之任,馬上他的家鄉就出現了一座嶄新地標──侖奐新穎的克林頓圖書館,顯然是早在卸任前就安排妥的最後大事,正如同中國歷代帝王在被人們三呼萬歲之時就已開始營建豪華墳墓,古今中外的人心一律。
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小鎮約巴林達,是尼克森的家鄉,所以這裡有座“理查尼克森圖書館及誕生地”,竭盡夸張之能事。雖然並不怎麼美輪美奐,總也算是此間的一個景點,我就不止一次陪友前去隨喜。大概它為了抬高尼克森的身價聲望,突 出這位總統曾跟世界上多少名人打過交道,搞了一間蠟像室,全是名流在那裡聚談交涉,這個工本倒是不菲,但若作為藝術品則根本不夠格,特別是其中那幾位炎黃子孫的形象萎瑣,看得出都是粗製濫造的貨色,可見這些蠟像無非用以展示尼克森的外交有多了不起。這就包含了誇張的成分,以打開中國大門為例,應該說其時恰恰碰上中方自要開門,主動想方設法明目張膽狂送秋波的是中方而不是他,他只有配合應景接抱納懷之勞,並無隻手回天之功。
與此蠟像陳列的浮誇相似,其文書收藏亦頗遭學界詬病,開館之初,尼克森傳記的作者曾一針見血指出:“該館對尼克森的肉麻吹捧,一如政治運動中出現的海報。”無數的研究工作者紛紛指出,該館的藏品是從維護尼克森的形象出發,而不是從尊重學術出發。因此,該館原定今年四月底舉行的越南戰爭研討會,受到學界抵制,最近不得不宣佈延期另訂。
美國各個總統圖書館不僅是受到學界無形監督,也受到國家檔案局的有形約束,因為它們在體制上屬於國家檔案局的一部分,惟獨尼克森圖書館是個例外,它迄今未被納入國家檔案局體系。所以尼克森圖書館所藏資料,只有尼克森任總統之前和之後的,偏偏總統任上的欠奉。這是由於在尼克森倉皇辭廟之前,國會擔心他會銷毀重要文件,故下令接管白宮的全部文書,包括四百萬頁紀錄、三萬件禮品、以及三千七百小時的錄音帶。那些錄音帶是從隱藏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會議室和大衛營別墅中的秘密錄音器中得來的,因此尼克森在一九九四年去世前一直不斷向法院上訴,要取回這些文件,所持理由即這些文件是用不正當手段收去的。到了二零零零年,聯邦政府同意和解,為此向尼克森產業支付了一千八百萬美元。
然而,尼克森圖書館的長期目標是成為國家檔案局的一個部分,為此雙方繼續談判,到今年三月中旬達成了協議。尼克森圖書館將于二零零六年二月划歸國家檔案局領導,所有的尼克森總統檔案全將移置尼克森圖書館保存,並最終向公眾開放。但與此同時,尼克森圖書館必須重新設計佈局,以符合國家檔案局“嚴格依據史實”的標準,所擬舉行的例如已取消之越南戰爭研討會之類,皆需廣泛採納各種觀點。為達此目的,圖書館將由國家檔案局而不再是由私人基金會督導,最終決定之權在于國家檔案局。
可以斷言,片面維護尼克森、躲閃掩飾其錯誤的做法即將成為明日黃花了。至於真實的尼克森是否會全方位呈現于公眾之前,不妨拭目以待。(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