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四日電)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徐遐生成立高等理論天文物理研究中心一年以來成就卓越,國際天文物理界人士將此中心當成重要交流基地,不但舉辦專題冬季訓練營,也廣邀國際天文物理學家針對恆星、太陽和x光射線舉行研討會,最重要是逐步達成世界級的理論中心,為其他領域科學樹立典範。
徐遐生從93年度開始執行國科會補助為期四年的「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延續計畫」,在這個基礎下,徐遐生在清華大學成立高等理論天文物理研究中心,主要是提供一個整合理論天文物理研究與教學的平台,藉以進行關於宇宙結構與形成的天文物理理論探討和研究。
徐遐生指出,這個中心藉由促進台灣的理論天文物理研究學者緊密的合作、培養台灣學子和博士後研究員,進而擴大與全球一流教學研究機構合作,吸引國際人才。中心並扮演著將國外最先進傑出研究引進並整合引介至 大學院校及學術研究機構的角色。
徐遐生說,中心特別舉辦專題冬季訓練營,以「盤形天體」為主題,訓練營主要針對大三、大四、研一的學生,對於盤形天體,提供密集深入、從基礎理論到目前最新天文觀測的介紹。
另外在主題為「年輕恆星、太陽、與緻密天體的 X光射線」短期研討會中,台灣與國際的科學家們針對恆星形成、太陽系現象、及太陽系星體的 X光研究計畫進行意見交流。另一場較長期,主題為「高能緻密天體現象」的研討會,正逢美國太空總署發射 Swift衛星,全世界都引領期盼強大的加瑪輻射的新觀測結果,這場研討會躬逢其盛。
其餘重要研究成果包括,確認由年輕恆星周圍圓盤發出的風,可以限制重力塌縮期間的物質內縮,決定形成中恆星的初始質量函數,並因而決定恆星的形成效率,中心已經發展出理論解釋結構,最近並獲得「次毫米波陣列」的觀測確認。中心也特別進行有關緻密天體(黑洞與中子星)的研究,發展相關理論進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