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八日電)中國和美國紡織品第四次磋商將於八月三十日至三十一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的專家表示,經過前三輪磋商,中美雙方仍在受限紡織品類別、增長幅度、增長基數等問題上存在分歧,這次磋商並不樂觀。
香港文匯報今天舉出中美雙方的分歧點。在紡織品受限類別上,目前約有二十種中國紡織品被美方設限或接受設限調查。中方希望限制品種應在合理範圍內,且應考慮今年以後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實際情況。
增長幅度方面,美國製造商要求百分之七點五左右,中方企業則希望百分之十五。
至於增長基數,美方提出以二零零四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為基準期,以此時段內的出口為基數。但中方提出,因紡織品出口在二零零四年仍受配額限制,應選擇一個跨年度的時段。
中歐達成的紡織品協議,是將基準期定為二零零四年四月一日至二零零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專家認為,中美能否通過兩天的磋商達成一致,尚難預測。不過,目前限制中國紡織品的負面影響在歐洲已暴露出來,美方在談判時勢必要考慮避免這種局面,減少損失。
專家說,根據預測,中美如就全面限制中國紡織品進口達成廣泛協議,美國消費者每年用於服裝支出可能至少增加六十億美元。另外,八月三十一日是美國政府對尚未裁決的六項紡織品特保申訴做出決定的最後期限,雙方期待轉機。
據中國紡織品出口商會統計,截至八月十六日,目前採取特保措施的七類紡織品中,有五類配額已經用完。大批未及時運到美國的中國紡織品,因配額用完被禁止運往美國,只能存放在保稅倉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