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二十四日電)日前港府抽查的淡水魚樣本中,驗出愈來愈多魚含致癌物質孔雀石綠,港人聞魚色變,淡水魚批發商和零售商叫若連天。
漁業團體抨擊港府呼籲市民不吃魚的言論使業界損失慘重,要求港府監管及賠償,否則不排除於本周六會發起罷市行動。
星島日報引述港九鮮魚行總會理事長黃天雄表示,雖然昨天從大陸進口的淡水魚只有十六噸,只及平時兩成三,批發價則上升一成﹔但在零售方面,則經營慘淡。目前市民對吃淡水魚仍缺乏信心,加上政府呼籲市民少吃淡水魚,使業界每天損失數百萬港元,生計大受影響。
黃天雄表示,多個漁業團體將於明天與食環署會面,若當局仍未有有效措施,確保市民食用淡水魚安全,不排除會採取罷市行動,表達不滿。
在菜市場賣魚的港九鮮魚行總會總務副理事林友誠也砲轟政府,自上周爆發「鰻魚風波」後,當局一方面以勸喻或強逼的方法,逼令業界銷毀鰻魚,另一方面又呼籲市民不要吃魚,是令他們生意大減的元兇。
他說,以他所在的菜市場為例,三十個店家中,已有七、八個現已停業,他在出售完存貨之後也會暫時關門。
新界養魚場生意也受影響,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理事長黎來就表示,本地養魚並沒有檢出「孔雀石綠」,但由於市民難以識別本地魚和大陸進口魚的分別,沒有信心吃魚,生意大跌三成。他表示,如果業者供應出去都沒人買、沒人吃,回收的價錢又低於成本,虧本生意不如不做。